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即是九界,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术语)欲界之有情无定心,定心限于色界无色界之有情,故以彼云定地而名欲界为散地。...【智究竟】 p1152 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页云:智究竟者:谓尽无生智。自斯已后,为断烦恼,无复应知。...【三藏差别】 p0193 大毗婆沙论一卷三页云:复次诸佛出世,皆说三藏。谓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如是三藏,有何...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佛名)无量寿经所说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佛之光明,超越日月,故亦名超日月光佛。...没有烦恼叫做寂,没有生死叫做灭,没有烦恼和生死的境界,即是涅槃。...心者,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习气者,谓由现行蕴等令...凡二卷。宋代觉范慧洪(1071~1128)撰。全称石门洪觉范林间录。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为寂音尊者觉范慧洪禅师...全一卷。略称比丘尼戒本。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之比丘尼戒本,其体裁同于比丘...(术语)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问: 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面看过有好多鸟类,特别是八哥、鹦鹉这些众生,它们为了获取...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比如,关于2012年,许多人因为受社会传言的影响,总是纠缠着...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败。念既不真,不得自在,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好,看这一...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是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是以地位、...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虽说念一佛名等于念千佛名,念一部经等于三藏十二部,可是最终...当嗔恨心起时,你可能会气自己怎么回事,为什么老是容易发脾气? 的确,人们通常都会这样自以为是:自己的情绪要自...
九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九经 | 下篇:八解脱 |
(书名)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
六根
欲界散地
智究竟
三藏差别
阿字布心
超日月光佛
寂灭
心
林间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内凡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鸟类众生好像没有信愿念佛,为何也能往生
如本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禁忌吗?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不可以用丝织的棉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