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姚秦弘始十五年(413)罽宾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此经是北方所传《四阿含经》中之一。因为它所汇集各经的篇幅最长,除了有重点的批判外道异说以显彰佛教而外,所说的事实又多半涉及长远的过去事,所以叫《长阿含经》(见《弥沙塞五分律》卷三十,《分别功德论》卷上)。

  此经译本内容,共四分四诵,内收有三十经。各经主题如次:第一分第一诵,收《大本经》等四经,主要叙述诸佛及弟子过去事缘。

  《大本经》第一,说毗婆尸等七佛种族、生处,出家成道,所化弟子等本生因缘,并特详述毗婆尸佛初成道时,多修安隐、出离二观,为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茶等说法等事。《游行经》第二,佛因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祇命大臣离舍来佛所问法,佛因为比丘说七种、六种不退法。又历叙佛游行教化,说四深法、五宝难事、四谛、地动八因缘、世有八众、四种应得起塔、乃至入涅槃分舍利等事。

  《典尊经》第三,说佛在"因行"中为大臣典尊化七王、出家等事,但仍非究竟道,今为弟子说法,乃是究竟梵行。《阇尼沙经》第四,说人王优婆塞念佛,命终为毗沙门天王太子,得初果,七生中常名阇尼沙(译胜结使),向佛述闻自梵童说四念处,七定具、四神足等法。

  第二分第二诵,收《小缘经》第十五经,主要叙述佛所说法要及修行等事。

  《小缘经》第五,佛说四种姓善恶升降平等,出家修道同为释种。又说四种姓生起因缘,以成就明行为最上。

  《转轮圣王修行经》第六,说过去坚固念等六转轮王以正法治世,至第七王恶法自用,致成减劫;后王修善,又渐成增劫。因此教比丘等当修善法,可得四神足等。

  《弊宿经》第七,说童女迦叶在拘萨罗国为弊宿婆罗门说种种法破除断见,令彼皈依佛法,设令施众,命终生天等事。《散陀那经》第八,佛因尼俱陀梵志对散陀那谤佛,佛为说苦行垢无垢等法,化令皈依。

  《众集经》第九,佛命舍利弗为众说法,因而共集佛说,从"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之一法起,逐次增一,说至十无学法止。

  《十上经》第十,佛命舍利弗说十上法,从成修等十种一法,逐次增一,至十种十法,具足五百五十法,能除结缚,得至涅槃,尽于苦际。

  《增一经》第十一,佛为诸比丘说一成、一修、一觉、一灭、一证等,增一至十成、十修、十觉、十灭、十证等五法。《三聚经》第十二,佛为诸比丘依据趣恶趣、趣善趣、趣涅槃等三聚,说增一法门。从一三法聚增至十三法聚。《大缘方便经》第十三,广说十二因缘深义。

  《释提桓因问经》第十四,帝释发微妙善心欲来见佛,先使乐神般遮翼鼓琉璃琴赞佛。佛为说天人怨敌之因起于戏论,"若无调戏则无想,无想则无欲,无欲则无爱憎,无爱憎则无贪嫉,若无贪嫉则一切众生不相伤害"。又说舍离诸受等。

  《阿晁夷经》第十五,佛为房伽婆梵志说善宿比丘往因。又说破外道苦行邪见等事。

  《善生经》第十六,佛为长者子善生说离四种恶行,及敬礼六方之法。

  《清净经》第十七,佛因沙弥周那陈述尼乾子徒众分裂诤论等事,乃说清净梵行等无诤正法。

  《自欢喜经》第十八,舍利弗念佛说制法(三十七菩提分)、处法(十二处)等,智慧无余,神通无余,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

  《大会经》第十九,诸天鬼神婆罗门于佛所集会,佛各别为之结咒。

  第三分第三诵,收《阿摩昼经》等十经,主要叙述佛对异学的论难。

  《阿摩昼经》第二十,佛为婆罗门阿摩昼说释种种姓因缘,并为说法使见佛相好,引其师来皈依悟道。

  《梵动经》第二十一,说寡闻凡夫,不达深义,惟知赞佛持戒等小因缘;贤圣弟子则能赞佛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谓佛善知沙门婆罗门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尽入六十二见之中,因而详说六十二见。

  《种德经》第二十二,佛赞许种德所说婆罗门出生等五法中,惟持戒智慧二者为不可缺,因说比丘的戒慧二法令使皈依。

  《究罗檀头经》第二十三,佛为婆罗门究罗檀头说三种祭祀、十六祀具、及归、戒、慈心、出家修道功德,令使皈戒。

  《坚固经》第二十四,坚固长者子请佛教比丘显现神通,佛说惟教弟子静处思道,复藏功德,发露过失,终不教弟子显现神通。

  《倮形梵志经》第二十五,佛为倮形梵志迦叶说共行有善恶二趣,均非出离之道;惟佛善能说法,令人修道,究竟涅槃。

  《三明经》第二十六,佛破斥三明婆罗门所说三梵天道的虚妄,另说四无量为梵道。

  《沙门果经》第二十七,佛为阿阇世王说沙门现得果报,使王忏悔。

  《布吒婆楼经》第二十八,破斥布吒婆楼梵志异论,显示想的生灭有因有缘。

  《露遮经》第二十九,露遮婆罗门请佛而生恶见,谓沙门婆罗门不应为他说法。佛说世有三师等破之。

  第四分第四诵,即《世记经》第三十,详述六道众生所居世界成败劫数等相。细分为《阎浮提洲品》,第一、《郁单曰品》,第二、《转轮圣王品》,第三、《地狱品》,第四、《龙鸟品》,第五、《阿须伦品》,第六、《四天王品》,第七、《忉利天品》,第八、《三灾品》,第九、《战斗品》,第十、《三中劫品》,第十一、《世本缘品》,第十二等十二品。

  声闻乘各部派所传的阿含,各各不同。晋译的《长阿含经》究属于何部所传,从来就没有一致的意见。不过《长阿含经》的译者佛陀耶舍是罽宾人,在翻译本经之前,他先诵出的《四分律》是法藏部的作品。又译本第二《游行经》中,有关于供养佛塔的重视,以及认为阿罗汉身无漏的思想,又都符合法藏部的主张,所以《长阿含经》可能出于法藏部。至于汉译本以外其余各部所传《长阿含经》,除南方上座部尚保存有整部经本《长部》可以见其全貌而外,其余只能从各部律藏中所述有关本经的材料得其大概。即所收经典也不全同,同名各经的排列次序与内容亦有出入。

  《长阿含经》的梵本,似已佚失。近人在中国新疆境内曾发现多种梵本断片,其中相当于《长阿含经》者,只《众集经》一种而已。

  本经原来所收各经,义不相属,故在整部译本出现的前后,不断有人从事零本的翻译。
  仅就现存大藏经中的各异译本言,就有十九种之多。此外,现存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无《长阿含经》全本,只有相当的零本两种。即《大会经》和《梵动经》。至于《长阿含经》晋译本与南方所传《长部》内容大致相同,仅《增一》、《三聚》、《世记》三经,为南传本所未见。南北两本《长阿含》的详细对照,日本赤沼智善所编《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