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吉祥经》,是称说东方八佛名号的经典。此经在汉译中先后有六种译本:第一是吴支谦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译《八吉祥神咒经》一卷,或略无"神"字。第二是西晋竺法护于泰始至兴建中(265~316)译《八阳神咒经》一卷,或略称《八阳经》。第三是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九年 (452)译《八吉祥经》一卷。第四是梁僧伽婆罗于天监二年至普通元年(503~520)译《八吉祥经》一卷。第五是元魏瞿昙般若流支于兴和四年 (542)译《八部佛名经》一卷。第六是隋阇那崛多于开皇六年(586)译《八佛名号经》一卷。以上六种译本除刘宋译本缺佚外,余均存。上述现存各种译本虽同说东方去此过一恒沙、二恒沙、三恒沙、四恒沙、五恒沙、六恒沙、七恒沙、八恒沙的世界、佛的名号和持诵此诸佛名号并此经的利益,但是各经所举的世界和佛的名称却不相同。经末叙持经利益的长行和重颂,文义都不相同,释迦说经的地处也不同,吴译和西晋译称是在耆阇崛山中说的,魏译称是在维耶离奈女园中说的,梁译和隋译称是在祇树给孤独园说的。从说经因缘来看,吴、晋、梁、隋译都是佛告舍利弗或答舍利弗问说的,魏译是佛对善作长者子说的。因此历代各经录著录诸经,或说是单本一译,或说是同本异译,未曾一致。
在藏文甘珠尔中也有此经两种译本,若与汉译对勘,应是梁、隋两译同本。
佛教词典 > 中国佛教 > 正文
【二智知诸缘起】 p0038 瑜伽十卷十六页云:问:应以几智知缘起耶?答:二。谓以法住智,及真实智。云何以法住...(术语)起信论所说四觉之第二。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位发类似真觉之智慧以制伏诸烦恼之位也。...五明(具称五明处),是印度古代的五类学术,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其内容如《西域记》卷二说:声明...亦名:功德衣、赏善罚恶衣 子题:功德衣唯赏前安居人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明了论,翻为坚实也;能感多衣,衣无败...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梦幻泡影】 幻,指幻术家之变幻;泡,指水泡。‘梦幻泡影’与‘露电’,皆用以譬喻世间万法之虚妄不实、生灭无常...【有色相与无色相】 p0555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十四页云: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有色相者:名有色法。何等名有色...(术语)回向二相之一。自净土还来秽土,济度一切众生使向佛道也。净土论注下曰: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无分别智究竟】 p1082 世亲释八卷十七页云:无分别智、谁为究竟;而次前说次第获得?诸菩萨究竟,得清净三身。是...在冥府裁断亡者罪业之十判官。又作十殿阎王。依预修十王生七经载,人死后趣冥途时,初七日过秦广王,二七日过初江王...如来八种的清净音,即:不男音、不女音、不强音、不软音、不清音、不浊音、不雄音、不雌音。...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过程中的作用;知道了拜经能实现忏悔、舒展我们的筋骨、帮助克...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很痛苦,我改变一个环境。其实你错了,你环境改变不了的,因为...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本是值十块钱,到交货的时候,你拿七块钱的货品充十块钱,这就盗了三块钱。...
大和尚让我今天跟各位法师讲几句话,实在不敢当。不过,我谈谈我的一点感想,跟各位交流。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做一个...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恶语伤人时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说什么。 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有什么就能说什么,天下凡...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子良莠不齐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时间都能成圣成贤...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
八吉祥经
【中国佛教】
上篇:大方等大集经 | 下篇:维摩诘所说经 |
(一)香为信心之使,故称信香。大宋僧史略卷中(大五四·二四一中):“经中长者请佛,宿夜登楼,手秉香罏,以达信心...
二智知诸缘起
相似觉
五明
迦絺那衣
劫
梦幻泡影
有色相与无色相
还相
无分别智究竟
十王
八梵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妙莲法师:盗戒微细须防犯

六自口诀

《佛教以孝为本论》白话译
恶口伤人的果报
佛陀的四种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