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一)梵语 drstāntah。于一切法中,为显示其道理而作之譬喻。佛典多处记载,释尊说法,巧用譬喻,而令闻法者深领其...普遍照耀,指法身的光明。...(杂语)华严经有三译。一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一名六十华严,或名晋经,或名旧经。智俨造五卷之疏,名曰搜玄...【无间道与解脱道差别】 p1095 成唯识论九卷十八页云:无间道时,已无惑种;何用复起解脱道为?断惑证灭,期心别故...梵语 mūlāvidyā。又作根本不觉、无始无明、元品无明。相对于“枝末无明”。即诸烦恼之根本,不觉迷妄之心。于真...(经名)具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一卷,隋瞿昙法智译。为首迦长者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而转...子题:重心破轻戒得罪重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明了论解云,破戒得罪,轻重不定。有 重 心 , 破轻戒 , 得罪重 。...令心专注于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精神作用,或即指其凝然寂静之状态。反之,心散乱不止之状态,则称为散,二者合称...【佛说缘起因果俱别】 p0656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页云:复次诸契经中,佛为所化,说缘起法;或因为门,或果为...Fache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因明大家。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26章的记载,生于南印度睹梨摩...(术语)新调佛像经卷及堂塔等时之法事也。庆喜成功,赞善根之义。安像三昧仪轨经曰:从三昧起,说彼塑像画雕庄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说盂兰盆经...
佛教里头讲的是慈悲,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捨无量。这悲能拔苦,以前妙湛老和尚就说,勿忘世上苦人多。还有很多...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世得为男,又爱女人体。随在觉其污,爱从何处起。 睡起生觉:...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都能修行,一切时都能修行,一切事都是...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水太热了,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提一桶冷水冲凉。 奉命提水来的弟子,将洗澡水中和了,顺手把...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积食。 现在由于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而每个家庭都...
作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传者,身边总有一些弟子及办事人员,他们日常要面对、要处理的事情可真不少,要能把...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儿,孤苦伶仃,一无所有,流浪街头,受尽磨难。最后终于创下...
问俗人受三归后违失
【释氏要览】
问若俗人受三归后。却祀鬼神为失归戒否。答优婆塞戒经云。若人受三归戒后。为护舍宅。及身命。祀鬼神者。不失。若志心礼外道鬼神者。名失。若祠祀不得杀生命。
上篇:物体 | 下篇:五部律 |
【中有非趣所摄】 p0362 大毗婆沙论六十九卷十一页云:有说:中有非趣所摄。问:若尔;善通施设论等。尊者达罗达多...
喻
遍照
华严经三译
无间道与解脱道差别
根本无明
业报差别经
破戒得罪轻重
定
佛说缘起因果俱别
法称(Dharmakirti 约6~7世纪)
庆赞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借钱别忘了说谢谢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用功的入门方法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活着的水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