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又作多跢嘙啝。多跢,谓幼儿学习步行之形态;婆和,谓幼儿习语之声。即以幼儿之习行、习语比喻极为初步之问题而实不...(人名)池州南泉之普愿禅师,姓王氏,承马祖之法弘道于南泉。常自称王老师。...识境四相金刚经论云:识境四相,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也。 一、我相 ...即唐代僧鉴真。据唐国史补载,天宝末年,扬州僧鉴真前往日本大演教化,经黑海、蛇山,其门人称之为过海和尚。(参阅...(术语)等觉与妙觉也,大乘阶位五十二级中第五十一位为等觉,第五十二位为妙觉,即佛果也。等觉如十四日之月,妙觉...【谛】 p1375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页云:又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初地断障证真】 谓菩萨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性,即凡夫之...(饮食)煎茶之点心。煎茶以点空心也。或为点心之异名。是进茶之前先进些点心物也。见象器笺十七。...又作如来行、不次第行、圆五行。天台宗主张,一心之中具足五行之功德,称为一心五行。五行,指圣行、梵行、婴儿行、...即金刚部之上首。金刚界、胎藏界各有金刚部,然对部主各持异说。据摄无碍经、五部陀罗尼问答偈赞宗秘论(空海)之说...(杂语)密教之法,以率都婆为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故云佛体,是为四大所成之法,故云色性。...普贤菩萨行愿赞...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毋杂用心。 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宗看起来很玄。寻春怎么会找不到呢?春天的郊野,到处是春意。...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 ...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时好像很丰厚,但最终不会积累下来,很快就会以各种因缘耗尽。...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因为一念的妄...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关键。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点,特别是面对困境时。以下是《...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亲人观想,自可戒。予是卅几岁未结婚青年人,又在芸芸众生工作...
同体三宝
【释氏要览】
谓于一真如上。义说为三也。一真如。是觉性。名佛宝。二真如。有执持义。名法宝。三真如。有和合义。名僧宝。
上篇:天趣 | 下篇:天中天 |
【有欢喜】 p0541 瑜伽九十二卷十五页云:从有喜乐已后,乃至未得,有彼多住作意思惟。设复已得,而未受用;于...
多跢婆和
王老师
四相(二)
过海和尚
等妙
谛
初地断障证真
煎点
一心五行
金刚部主
佛体色性率都婆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教观纲宗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如何才能得善终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终日寻春不见春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学佛后如何发家致富和避免损财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