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梵语 da?a hetavah。又作十种因。(一)指四缘据所依处之十种分类。即用以说明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得以产生之十种...【着缚差别】 p125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十一页云:问:着与缚何差别?答:名卽差别。复次义亦有别。着谓坚着;...【二种所学差别】 p0033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复次依净尸罗。略有二种所学差别。一者、受持非止所摄所受尸...本业经所说的六种观法。 一、住观,别教之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一切万法性空之空观; 二、行观,别教之菩萨...梵名 Catuh?ataka。三世纪之提婆菩萨(梵 āryadeva,又作圣天)造。计有十六品四百颂。汉译本无全译本,玄奘译之“...(譬喻)般若之空慧,能断尽烦恼,故譬之于锋刃。证道歌曰: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退法等六无学果】 p0913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退法等有六者:谓退法等六无学果。广说如经。一、退法。谓成就如...(术语)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若与染污男相触者,正是学宗。心须净晓。中必行缺,应从重受。故列形终,可不然乎?”济缘记...指偏真之理与圆真之理。天台宗所判藏、通、别、圆四教中,以藏、通二教所入所证之空理,称为偏真之理;以别、圆二教...【四种语失】 p0427 瑜伽十四卷十三页云:又略有四种语失:一、不实,二、乖离,三、毁德,四、无义。与此相违,当...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问: 师父,我特别爱计较,这个毛病怎么改啊? 慧广法师答: 听话就能改!当你没有吃,没有穿的时候,看你还怎么计...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生气啊,为什么?我们想想今生以来曾经讲过多少人的坏话,曾经...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法华经》(普门品)、《心经》、《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夜晚,列车奔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转弯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空隙,一个人掉了下去。 两位同伴一回头,就发现人不见了...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无可、皎然,宋代的遵式、志南,明代的传灯、怀让等。但女诗...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诸国王大臣之类是也;有人而人者,诸小臣及平民衣食饶足,...
律住持
【释氏要览】
或有同法同食。或同法别食主事三员谓之三纲。若罟纲之巨绳提之则正也。一上座(梵云悉替摩)二寺主(梵云毗呵啰莎弭)三纲维(梵云。羯磨陀那。此云知事)。
上篇:偏衫 | 下篇:魔 |
梵语 avi-rajas。指羊毛尖上之微尘。盖极微尘为组成一切色法(物质)之最小单位,七极微尘合为一微尘,七微尘为一金...
十因
着缚差别
二种所学差别
六观法
四百论
般若锋
退法等六无学果
善根
式叉摩那六法学宗
偏真圆真
四种语失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怎样改掉爱计较的毛病

清明节佛弟子怎样做才对已故亲人最有利

遇到冤家对头千万不要生气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转弯的人生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