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处作何业?谓能令前三解脱所缘境界自在而转,由胜伏所缘故。
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知心差别智通】 p0819 瑜伽三十七卷十二页云:云何诸佛菩萨知心差别智通?谓佛菩萨,以他心智,遍知十方无量...(真言)神咒名。译曰众生五欲淤泥卧提拔令出三界。见陀罗尼集经二。...“法身记”之对称。指应身佛之记莂。即将来八相成道其应身之相所示现之年数、国名、佛名等种种记莂。在天台宗所立本...亦名:不佛塔中宿戒开缘、塔中宿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有病,若为守护故止宿,或为强力者所执,...亦名:不舐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六群吐舌舐食。居士嫌言无惭愧,如猪狗骆驼牛驴乌...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辟支佛、阿罗汉。...(书名)具名成唯识论义蕴。十卷,唐开元寺道邕作,释唯识述记。...【五根与三十七觉品法相摄】 p0290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二页云:问:五根、三十七觉品法,为五摄三十七?三十七摄五耶...天台智顗分法华经别序为五者,即:(一)众准序,“尔时世尊四众围绕”等即是。(二)现瑞序,“六瑞”即是。(三)疑念序...理趣释曰:毗卢遮那佛转法轮,轮有四种:所谓金刚轮、宝轮、法轮、羯磨轮。其四轮皆摄在二轮中,所谓正法轮、教令轮...【异熟】 p1112 如菩萨八种异熟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九卷十七页云:然异熟声、说多种义。有处等流说名异熟。如...僧伽吒经...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鬼莫侵。否则以邪招邪,宿怨咸至。遇事无主,举...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大师的书,从而接触到佛教,一下子明白了,人生应该着意的地方...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的态度是「要赶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时间之内,衡量自己的能力...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末后的一天,相传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实在地说,这一天不是他的...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因为你已经动了,这个刹车刹不...问: 近来有一助念团很有影响,据说很多生前不信佛或者横死的人经过其助念,也能额头发热。请问,这能不能证明亡者...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为,却不调整心理,实际上是修外...
佛经是指佛像三藏(经、律、论)中的经藏。经藏通常是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于后世结集之经典。佛经是众生离苦得乐的指南...
胜处
【阿毗达磨辞典】
胜处者,谓八胜处,广说如经,前四胜处由二解脱所建立后四胜处由一解脱所建立,从彼所流故,所以者何?谓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若好若恶若劣若胜,于彼诸色胜知胜见得如实想,是初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若好若恶,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二胜处。此二胜处从有色观诸色解脱所出,内无色想观外色少,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三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色多,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四胜处。此二胜处从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所出,是故前四胜处。由二解脱所建立,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青青显青现青光,犹如乌莫迦花,或如婆罗痆斯深染青衣,若青青显青现青光,如是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青乃至青光亦尔,于彼诸色胜知胜见得如实想,是第五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黄乃至黄光,犹如羯尼迦花,或如婆罗痆斯深染黄衣,若黄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六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赤乃至赤光,犹如般豆时缚迦花,或如婆罗痆斯深染赤衣,若赤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七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白白显白现白光,犹如乌沙斯星色,或如婆罗痆斯极鲜白衣若白白显白现白光,如是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白白显白现白光亦尔,于彼诸色胜知胜见得如实想,是第八胜处。如是四胜处从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所出,此中解脱是意解所缘,胜处是胜伏所缘,少多等境随意自在,或令隐没故或随欲转故少色者,有情数色。其量小故多色者,非有情数色,舍林地山等其量大故。好色恶色者,净不净显色所摄。劣色胜色者,若人若天随其次第,于彼诸色胜者自在转故,知者由奢摩他道故,见者由毗钵舍那道故,得如实想者谓于已胜未胜中得无增上慢想故,若青者是总句青显者是俱生青,青现者是和合青。青光者,谓彼二所放鲜净光青,如青黄赤白广说亦尔,于一处说二譬喻者为显俱生和合二显色故,谓若青者总举花衣二青,青显者依花青说,以俱生故。青现者依衣青说,以和合方成故,青光者依二种说,由彼二种俱有鲜净光故,如是二譬喻中若青青显等,总句释句如相应知,如青黄等亦尔,余如解脱中说。何等为余?谓内有色想观外色等,如有色观诸色等随相应释,已说胜处胜所缘境界。
上篇:生差别 | 下篇:生得善 |
指色界的四禅天和无色界的四空处。...
知心差别智通
乌啄支富敷
应身记
佛塔中宿戒开缘
舐食戒缘起
果人
唯识义蕴
五根与三十七觉品法相摄
五序
二种轮
异熟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百往生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