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色界第四静虑之最上品。边,无越之义,谓此定殊胜而无有能超越者;际,类、极之义,谓此定为多种静虑中之最极者。俱舍论卷二十七(大二九·一四二中):“此一切地,遍所随顺故,增至究竟故,得边际名。”其中,所谓遍所随顺,即一切地以随顺此第四静虑为因而引起;所谓增至究竟,即专入于第四静虑修习,依次由下品、中品至上品,此三品复各分为三,由下品次第而修习生究竟上上品。依此二因,故第四静虑上上品,称为边际定。 p671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无法语】 p1052 集异门论十卷六页云:无法语者:谓所说语,宣说显了表示开发纯非法事;是名无法语。...子题:十方佛土唯有一乘、护戒如命如浮囊、心业力结成种子目为戒体、行人域心之处、期生弥陀净土、圆宗三聚即是上品...因明用语。为梵语 anumāna-pramāna 之意译。谓比知之量。为因明三量之一。又作真比量。乃“似比量”之对称。即用...(术语)供养本尊,供涂香,华,烧香,饮食,灯明之五种者,称之为别供,供已,更以印明,行普供之法。从此印明出无...(术语)愿求西方之极乐也。往生要集一部明十大门中有曰:第一厌离秽土,第二欣求净土。...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又作法华三昧院、法华堂。日本佛教界长期讲解有关法华经而设置之建筑物。以最澄在比睿山东塔所建者为最早,后在西塔...【名色差别】 p0586 瑜伽九卷十九页云:受蕴云何?谓一切领纳种类。想蕴云何?谓一切了像种类。行蕴云何?谓一...(名数)菩萨常观念十境也: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和大乘的菩萨僧是;心出家者,如大乘的菩萨居士是。...(杂语)为亡人资福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1、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释义: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和理由。...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布施。拿什么来做布施呢? ...活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人的生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质量,成长自己的品德。人从生下来开始就是无知的,一天一天长...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女已嫁,业女工以自活。 一九二五年,闻吴璧华居士宣讲佛法,...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但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后来遇见...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夏金竹,禅人拈香请益,因示之曰:汝已...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
边际定
【佛光大辞典】
上篇:边罪 | 下篇:边际智 |
指日本江户(东京)宽永寺以活字版印行之大藏经。乃由天海僧正发愿完成者,于宽永十四年(1637)至庆安元年(1648)...
无法语
戒体指归大乘行人究竟域心之处
比量
总供
欣求净土
清代佛教
三昧堂
名色差别
十念处
二种出家
冥资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这些名言都是有后半句的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是与人分享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画好自己的底线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