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vīta-mala,巴利语同。谓远离烦恼之垢秽。一般惯称“远尘离垢”,系法眼(梵 dharma-caksu,巴 dhamma-cakkhu)之形容词。四谛、缘起之理乃佛教正确之人生观、世界观,若能在理论上真实理解,即得照见真理之智慧眼(即法眼),而达初步圣者之须陀洹道(预流向)。以此法眼能远离理论上之见惑,故称远尘离垢(梵 viraja vītamala,巴同)。在原始佛教之经典中,闻佛陀与佛弟子说法而得远尘离垢之法眼者甚众,如杂阿含经卷五之差摩比丘、长阿含经卷二之庵婆婆梨女等。其后大乘经典亦承此说,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一佛国品即有(大一四·五三九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之语。[杂阿含经卷十五、有部律破僧事卷七、注维摩诘经卷一] p671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菩萨增上意乐】 p1130 瑜伽四十七卷十页云: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梵语 a?aiksa-phala。即阿罗汉果。以其学道圆满,不更修学,故称无学果。[集异门足论卷四] p5138...亦名:开畜众物 子题:沙门衣法、房衣、复贮衣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四分,给住房比丘中,开与坐褥、卧褥、地敷、...(术语)台宗圆教之法,达惑体融通,亡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差别,则于同时伏之也。...(名数)对于八寒地狱而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逾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见所断业】 p0640 瑜伽九卷八页云:见所断业者:谓受恶趣不善等业。 二解 瑜伽九十卷四页云:若见所断烦...梵语 mahā-muni,巴利语同。为对佛、菩萨及大声闻等之尊称;有别于世俗之圣人。如大圣普贤菩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又称雁立。以雁行之不乱譬喻僧众行列之整齐。雁行并有纵列、横列之别。又住持上堂说法之际,一山之众僧于法座前,分...位于韩国江原道平昌郡五台山。为韩国三十一本山之一。据本寺寺传载,新罗善德王五年(636,一说七年)慈藏入唐,登...sidi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一)悟实相之理,入于实相之理。法华经方便品谓,佛陀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当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药来医治。 《金刚经》也提到: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也是讲缘生缘...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什么叫般若道呢?就是你从凡夫到大乘的...问: 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金融、经济危机的时代,目前全...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来的快? 成刚法师答: 在修行中没有巧路,我们无明妄想降伏得...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障碍,一切志欲生西的人,除了念佛之外,还要多多注意「善根福...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偈,在佛经中是作为七佛通戒而提出的,它概括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佛教...有一次,许伟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鱼店,鱼台上面放着一堆鱼,旁边摆着一束用来绑鱼的茅草。 许...
离垢
【佛光大辞典】
上篇:离性无别佛 | 下篇:离垢世界 |
(术语)应一切众生之机而各现所喜见之身说应机之法,是曰普门示现之身。大疏八曰:尔时弟子都成曼荼罗身,若更深释...
菩萨增上意乐
无学果
畜众物开缘
圆伏
八大地狱
见所断业
大圣
雁行
月精寺
四谛(catur-satyas)
悟入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