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业之一。依瞋恚而生之身、口、意三业,统称秽业。据大乘义章卷七载,瞋恚之心,能污秽自己与他人,故名为秽;而由秽法所生起之身、口、意三业,即名为秽业。三业系指曲业、秽业、浊业。曲业、浊业分别依谄、贪而生起身、口、意三业,故曲、秽、浊三业系就身、口、意三业之染污情形而作之分类。[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七、俱舍论卷十五](参阅“三业”638) p658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名)大日如来之尊称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上曰:薄伽梵大毗卢遮那能为自在王,演说金刚界无边功德法。...(一)指渐悟与顿悟。速疾直入究极之觉悟称顿悟;依顺序渐进之觉悟称渐悟。法相宗谓具有菩萨定性者,不须经声闻、缘觉...【娑婆诃】 或莎诃。此翻善说,又云散去。...(307~380)晋代僧。竺道潜之弟子,博览众经而特善法华。于京师(江苏江宁)大开讲席,当世名流王导、孔敷等人皆敬...因明用语。意指同法(梵 sādharmya)之喻(梵 drstānta,譬喻)。又作同法、同品、同法喻。乃“异喻”之对称。即...(术语)阿毗达磨。译曰对法。梵语Abhidharma,对为对观对向之义,法为四谛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之智慧,对观四谛之...(经名)净土三部经中佛说无量寿经之异名。玄义分传通记三曰:大经者无量寿经,三经之中此经广故,对余二经名大经也...(术语)菩萨修行,虽于十信十住满足自利,然利他之行未满,故不可不经此目:一、欢喜行,为佛子之菩萨以如来之妙德...梵语 uttara,巴利语同。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前者如佛示现至高无上之真理,即...【不死寻】 p0318 法蕴足论八卷十六页云:云何不死寻?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于佛教所说胜定,且未修习。先应诵持...(名数)比丘之不可食者五种:枝、叶、花、果、细末磨食。...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昔日,有一位阿罗汉与一位沙弥师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沙弥每天出去托钵乞食时,都会经过一段崎岖难行的堤岸,行走...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众生不觉悟,当然痛苦;觉悟后,就会得到解脱。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过快乐的日子,但是有很...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隔绝的人,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不想和任何人接触,也...
当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时,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看到那里三五成群的和尚拿化缘的钱来赌博,有的甚至还抽烟,乾隆对...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
问: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还是需要来生投人身后才能得到超度?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定...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要学会认识业障,不要一味的讨厌回避,先应承认已经发生了...
秽业
【佛光大辞典】
上篇:秽食 | 下篇:简别 |
即释尊诞生之像。又作诞生像、诞佛像、佛降生像、灌佛像。为四月八日浴佛节之本尊,一般多为铜造。据经典记载,释迦...
自在王
二悟
娑婆诃
竺法义
同喻
对法
两卷经
十行
究竟
不死寻
五不正食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沙弥贪恋龙宫堕龙身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圣严法师《沟通的方法》

乾隆皇帝遇观音的故事
习惯绑住了大象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