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Bhagavad-gītā。又作圣婆伽梵歌。意译为世尊歌。为古代印度之宗教诗。即大叙事诗(梵 Mahābhārata,音译摩诃婆罗多)第六卷毗须摩品中第二十五章至四十二章部分。其作者与著作年代不详,约作于西元一世纪顷。意谓“神圣之神歌”,为印度教毗湿奴派之圣典,至今全印度教徒仍视为圣典而普遍读诵。内容主要摄取数论、瑜伽、吠坛多三派之哲学思想与伦理观念,宣扬通过修练瑜伽,使个体灵魂“我”及宇宙灵魂“梵”相结合,以达到脱离生死轮回之最高境界(涅槃)。即藉由阿耳柔那王子(梵 Arjuna)与毗湿奴之化身吉栗瑟拏(梵 Krsna)之对话,强调无执着之行为是人类唯一应尽之道,即依正智而发展出智行合一思想,视为解脱之道。而易行之解脱道,则端赖于对唯一神之绝对信爱(梵 bhakti),此说遂成为毗湿奴派发展之起源。印度教哲学思想之发展,即常以注释薄伽梵歌之形式出现。[F. Edgerton: The Bhagavad Gītā, 2 vols., 1946、圣婆伽梵歌(高楠顺次郎)] p651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三明与三慧也。无量寿经下曰:得深禅定诸通明慧。同慧远疏曰:明谓三明,慧谓三慧。...烦恼之异名。全称正使。因烦恼驱使吾人流转于迷之世界(生死),故称烦恼为使。与随眠同义。于十随眠中,属见性者为...【悭】 p1293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悭者:谓积聚希着为体。...亦名:以次食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有病,或患饭热挑取冷处,若日时欲过,若命梵二难疾食也。”...1、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又名惑障,即贪嗔痴等烦恼,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碍涅槃之业,故名烦恼障;...转依差别者,谓染不染一切种所依粗重永断故,一切无上功德所依永转故。...(杂语)译曰新驴屎。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臂卑履也】 此云蚁子。晋书:殷仲堪父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贤愚经云:长者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又作七处隆满相、七处满足相。如来三十二相之一。谓佛两足下、两手及两肩、颈项等七处,皆平满端正,柔软微妙。此系...凡三卷。唐代道宣撰。又称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东夏三宝感通录、东夏三宝感通记、三宝感通录、感通录。收于大正藏...三世间之一。国土是众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身,当然就有所依的国土,而十界之所依,各各差别,是名国土世...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问:许多人努力了大半辈子,回首看,难免有这辈子似乎白活了的感叹。可是人生不能重来,难道就只能如过河卒子,拚命...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欢的一个法尘升起时,它影响了心,并且有了迷惑,当这颗心已经...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别是自己家里富的人,要体恤、帮助那些穷亲戚。 我们看范仲淹...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么安住?这是根本问题,就...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盖指般若为咒。非指揭谛揭谛四句也...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 普门者,以菩萨道大...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阴的魔境所转。 真本无阴...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
薄伽梵歌
【佛光大辞典】
上篇:薄伽梵塔派 | 下篇:薄拘罗 |
(术语)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
明慧
使
悭
不次受食戒开缘
二障
转依差别
骨鲁怛佉
臂卑履也
七处平满相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国土世间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圣严法师《演好人生大戏》
内心的中道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