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Lokottara-vāda。音译卢俱多罗婆拖、卢迦尉多罗,或卢俱多罗婆地(梵 Lokottara-vādin)。又作出世说部、出世间语言部、出世间说部、超出世间家、出世部。为小乘二十部派之一。佛陀入灭后二百年自大众部分出。据异部宗轮论述记所载,此派与说一切有部主张“三世实有”相反,认为世间法但有假名,都无实体,唯有出世法(涅槃等精神境界)方为真实。即以苦、集二谛之世间法为假名,道、灭二谛之出世法为真实。窥基、法藏等以此派配于小乘六宗中之俗妄真实宗。一说此派原与鸡胤部为同一部派,以其认为世间有漏为假,而强调佛之出世无漏,故又称说出世部,后因其说渐有变化,遂成为一独立部派。南传典籍及多罗那他(梵 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大众部传、正量部传,与西藏所传清辨(梵 Bhavya)第三说中,均未载列此派之名称。[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分部品、异部宗轮论、部执异论、十八部论、三论玄义、俱舍论宝疏卷一、华严五教章卷一] p592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驮娑,梵语 dāsah,译作奴。为人使役而不取佣资之奴,称为无价驮娑。菩萨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犹如无价驮娑供人...【空缘】 生识九缘之一。谓眼以空而能见,耳以空而能闻,无空则不能发眼、耳之识,故空为眼识与耳识之缘。参阅‘九...全一卷。又作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日用清规、入众日用小清规、日用小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系南宋僧宗寿于...(人名)隋会稽嘉祥寺吉藏。以寺号称为嘉祥。三论宗之祖也。唐高僧传十三,佛祖统纪十,有传。【又】梁高僧传著者慧...禅林用语。指超越人力之天地大法;又指奇异殊胜之祥瑞事迹。河图、洛书原为我国古代儒家关于周易、洪范二书来源之传...(职位)禅林之称,在于众位之最上者。...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佛塔四边涕唾。比丘举过,佛因诃制。”(含注戒本卷下·一五·七)...梵语 a vi ra hūj khaj。悉昙字。密教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象征大日如来之内证。全称唵阿卑罗吽欠莎婆诃。又作...凡九卷。明代僧一彻周理编。崇祯九年(1636)刊行。卷一之首有无学居士陶珙之序、戈允礼之引,内分“禅宗”、“应化...指授与因缘血脉之法会。因脉,全称因缘血脉,指戒法相承之系谱。盖已受三归戒者,复由戒师授与因脉之法会,称为因脉...【五种寂静】 p0263 显扬二十卷十八页云:寂静差别者:谓五种寂静差别。一、诸缠寂静。二、世间离欲寂静。三、顺下...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然造化的因果,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阎...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时候要依靠参考资料,要依靠大众的智...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有人说,我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药师偈明明说...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踏上伐楚的征程。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临行的时候,王翦请求秦始...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沉冤得雪、家有余庆;恶人恶贯满盈、终得制裁之时,人们多有「...
说出世部
【佛光大辞典】
上篇:诸释子以火聚验罗睺罗 | 下篇:说四众过戒 |
【极通达法】 p1197 杂集论九卷四页云:极通达法者:谓诸类忍。通达诸圣法,是此二类故。...
无价驮娑
空缘
入众日用
嘉祥
河出图洛出书
位头
涕唾佛塔边戒缘起
阿卑罗吽欠
曹溪一滴
因脉会
五种寂静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