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1734)清代净土宗僧。莲宗第九祖。江苏常熟人,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世代习儒,夙有出尘之志。十五岁出家,经典过目不忘。二十四岁受具足戒,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仅一食,恒不倒单。后谒礼绍昙,听讲唯识、楞严、摩诃止观,通达天台、法相等学说,绍昙传为灵峰派四世天台正宗。更于真寂寺掩关三年,昼阅三藏,夕课西方佛名。后应诸方丛林之请,讲经十余载,江浙道俗皈依者甚众。历住鄮山阿育王寺、杭州迁林寺。晚年,绝诸外缘,结集莲社,专修净业,人皆称为永明再来。雍正十一年(1733)预告死期,昼夜念佛十万声。翌年四月示寂,世寿四十九。著有净土诗一○八首、西方发愿文注、续往生传一卷、涅槃忏、劝发菩提心文一卷等。[净土圣贤录卷六、新续高僧传卷四十五、中国佛教史卷四(蒋维乔)] p579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戒字慧之三学,在凡夫之身为有漏,在圣者之身为无漏。楞严经六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菩萨五相与六到彼岸相摄】 p1135 瑜伽四十七卷五页云:问:菩萨五相、六到彼岸、何到彼岸摄何等相?答:菩萨哀愍...(衣服)戒律之上,黄为五正色之一、为僧衣不如法也。僧史略上曰:后周忌闻黑衣之谶。悉屏黑色。着黄色衣。起于周也...(名数)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亦名:入众行坐法 子题:下[序-予+禾]法、入堂法、入众五法、出入先举门颊边脚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四分云,入众...从事劝进化缘之职称,尤指刻印佛典之际,劝进喜舍净财者。例如南宋湖州思溪圆觉禅院版大藏经之长阿含经卷二十二刊记...(譬喻)以电喻法之无常迅速,以影譬无实体。无量寿经下曰: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地界与地差别】 p0616 五事毗婆沙论上七页云:问:地界与地有何差别?答:地界、坚性。地、谓显形。地界、能...(术语)极悟之至极宗旨也。碧岩种电钞十垂示曰:提起向上宗乘,扶竖正法眼藏。...(书名)本名一切经音义。西明寺慧琳法师撰,故称为慧琳音义。一百卷。宋高僧传五曰:慧琳始事不空三藏为室洒,内持...(术语)又作丁岸哆Tiṅanta,即Tin+anta,梵语文法二声之一。示动词之变化者,有十八转。彦多者后之义,底字为置...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那些大菩萨行菩萨道时,遇到种种众生。一切众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愿望:像我们要求成道的、要...
1、心念的力量 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数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有对名号产生强烈的信心,没有往...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佛说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 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 四...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路上影响很大。每一件事都让我对生命的本质产生了疑惑。 我小...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为艰,知道,但是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 他一念一念,还不...
问: 法师您好!《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可是在《法华经》的最后一品《普贤菩萨...
实贤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实范 | 下篇:实谛 |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 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
三无漏学
菩萨五相与六到彼岸相摄
黄衣
四缘
比丘入众行坐法
劝缘
电影
地界与地差别
向上宗乘
慧琳音义
底彦多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推荐】不清净的愿,佛菩萨能满愿吗

令外貌庄严美丽的好方法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犯戒有五衰耗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