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指僧人。髡,去发之意。佛教自教祖释迦牟尼自身开始,凡欲出家,皆须剃除须发,象征誓愿断除一切烦恼与习气等障难,故出家又称为剃度;而僧人以去发之故,遂被称为髡人。 p570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ṁ,佛部之归命句也。曩莫者归命,三曼多者平等,没驮者佛,南者诸。即归命平等...(术语)如相似觉,相似即,相似位等。菩萨阶位之名。...【法身甚深相有十二种】 p0766 摄论三卷十九页云:应知如是所说甚深、有十二种。谓生住业住甚深,安立数业甚深...(名数)于欲界与上二界四谛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谛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三灭法忍,四...为“定障”之对称。指障碍智慧之烦恼。即惛沈、睡眠等。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五盖能障碍戒、定、慧之生起,如贪恚能...(名数)十诵律云:具十法者名上座:一、有住处,言住处者,婆娑论云:道及果空,三摩地,能引彼力殊胜,能使身心安...心行具足或是愿行具足的意思。...(杂语)别立义而异于他者。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下曰:其佛所说,不讲异义。慈恩之宗轮论疏曰:后别立义,乖初所立...(名数)外道六种之论也。婆薮盘豆法师传曰:四皮陀六论。百论疏上之下曰:六论者:一式叉(Śikṣā)论,释六十四...【已得眼声闻】 p0229 瑜伽六十七卷九页云:预流、一来、及不还等,名已得眼。...亦名:杂碎戒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论云,以十二年前常说一偈,今说五篇名为杂碎。”资持记释云:“若据律缘,...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印光大师校印本)...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难得的缘份。 每天都有很多次经过观世音菩萨面前,有时会进行...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没觉得这个习惯有什么不对,而佛法为我们指出:对于凡夫来说,...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师净土诗八首。曰欣。曰厌。曰信。曰愿。曰行。曰专。曰久。曰...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若能恭敬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在遇水灾时可以得救。当年虚...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 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全佛是心,全心...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蕅益大师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诠释,...
髡人
【佛光大辞典】
上篇:驮都法 | 下篇:髡残 |
为大乘起信论所说三种发心之一。谓于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十行位乃至十回向之位,解理行道者之发菩提心。盖菩萨入住位之...
囊莫三曼多没驮南
相似
法身甚深相有十二种
八忍
慧障
上座十法
安心超行
异义
六论
已得眼声闻
毁毗尼戒杂碎戒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自在观音
十种逆境为道场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跳下悬崖找活路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