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明代僧为霖道霈(1615~1702)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内容收录行止殊异、履践严明,足为后世学人楷模之古圣先贤事迹,及理致精深、谆谆教诫,足以针砭末法时弊之经传著述,包括僧堂记、大般若经、宏智正觉、云门匡真、罗湖野录、菩提达磨、息心铭等三十二项,一一予以阐论比评。三十二项中,道霈以所获文献之先后编集成书,而未依时代古今之次序列述。 p558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vyūha,巴利语 byūha, vyūha;或梵语 alajkāra,巴利语同。严饰布列之意。即布列诸种众宝、杂花、宝盖、幢...(譬喻)指心也。诸方门人参问语录曰:心为大经卷。...【不承听】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承听者:不欲闻故。...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书名)天台智者之维摩经玄疏六卷,世称净名玄。...(一)时分假、实二种,即:(一)迦罗时(梵 kāla,巴同,译为实时),指能以数量计量之时间而言。此乃戒律中所说之时...(杂名)载罪人运于地狱之车。自车发火者。智度论十四记提婆达多欲伤佛,而生入地狱事曰:复以恶毒,着指爪中,欲因...【第四静虑定建立】 p0969 显扬二巻七页云:又如经说:由断乐故,及先已断苦喜忧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南齐之太子舍人王琰撰。本书为佛教故事集,收录有关观世音菩萨之灵验谭及轮回地狱、转生等故事。由本书可得知六朝时...摄大乘论云:转五蕴成三德。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术语)三种羯磨法之一。谓四人已上之比丘相和作羯磨也。又谓之僧秉。...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不知道转烦恼,不知道转念头,他就是读死书,反正拿着书念一遍...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之邻居,佛祖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但却从未与老母说法。一次弟子怪而问佛,佛祖...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道中。畏后世苦的众生,他就不会。我们虽然也处在黑暗当中,但...做医师的替人家看病,自己的病却无法医治,做老师的教人家的子弟,自己的子弟却无法教育。地理师替人家看地理风水,...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果德愿力不可思议,因心信力亦不可思议...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即推敲词句对于自...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世...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沉冤得雪、家有余庆;恶人恶贯满盈、终得制裁之时,人们多有「...
圣箭堂述古
【佛光大辞典】
上篇:圣德太子 | 下篇:圣贤 |
(人名)观音菩萨化为马郎之妇称曰马郎妇。唐元和年中陕右有一美女,人见其姿貌欲求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
庄严
大经卷
不承听
具足戒
净名玄
二时
火车
第四静虑定建立
冥祥记
转蕴成德
众事分阿毗昙论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度化众生,要有缘才行

其实,你谤法的次数不少
坦诚无欺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