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梵语 kasāya,原有浊、染之义。又称迦沙。草木中有收敛性之味,难以为食者,多煎之以为液态收敛剂,即谓之袈裟味。与酸、甜、苦、涩、咸等并称六种杂味。另据大日经疏卷六载,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四分律卷十六、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一之一] p478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声闻果十智之第十。阿罗汉之最极智也,已断三界之烦恼,证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罗汉果之智也。【又】大...【利益安乐诸天及人】 p0704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为利益安乐者:谓于彼起所有善行,无损恼行。所言人者:谓...(天名)Vijayā,又作微惹耶,毗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为胜,微誓耶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五曰:释天...清代民间宗教之一。该教以中国古代之八卦为组织之形式,教徒分列八卦,故称八卦教。又作天理教,为白莲教之别支。康...(杂语)以贝多树叶书经文,故云贝叶经。酉阳杂俎曰: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婆...【发心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初发大菩提心,修十信行,所谓十信者,一、信...凡十卷。尊婆须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译。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婆须...(术语)问答而分别诸法也。涅槃经三十六曰:乐论议者处五净居。宋楞伽经一曰: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种姓具足】 p1260 瑜伽三十五卷十二页云:若诸菩萨、六处殊胜;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当知是名种姓具足...位于山西太原。隋开皇元年(581)敕建。北周时,文帝曾率军作战于此,兵败,逃潜泽中,得免于难。即位后,乃于深幽...(术语)旧称优婆塞。新称邬波索迦Upāsaka,译曰近事男。在家受五戒之男子也。近三宝奉事如来之义。西域记九曰: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问: 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有没有办法能很快培养出离心具足真信切愿? 大安法师答: ...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缘,犯了错被罚在他家修行度化世人的,常附体于女主人和别人谈...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学记》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不懂道理)。又...师父慈悲,请问念佛行人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遇到突发事件命终,事发时他刚好正在念佛,他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亦即...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实是有的,如果对一位证果的圣人如佛陀、菩萨、阿罗汉通通没用...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
袈裟味
【佛光大辞典】
上篇:袈裟十利 | 下篇:袈裟曼荼罗 |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