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sattva-loka。由五蕴和合而成之众生,依正报呈现不同分界;即指从佛界乃至地狱之十界有情。为三世间之一。以一切有情(众生)为五蕴假合之名,无有实体,故又作假名世间、有情世间、众生世。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三下):“众生世间,既是假名无体,分别揽实法假施设耳。”善见律毗婆沙卷四分众生世间为常世间、无常世间,俱舍论卷八、卷九、卷十明示有情世间之生、住、灭,往生论阐明净土之众生世间清净,具有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及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就。(参阅“三世间”539、“有情世间”2441) p474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贪所随增】 p0977 瑜伽六十六卷一页云:又乐受中、多生染着;是故说彼贪所随增。...观照者,以智慧照见事理,是曰观照。...四种声闻之一。即佛菩萨为化导众生,暂现声闻身,以令众生进入大乘法门者。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声闻众。[法华文句卷...(行事)以无常(即人死)为缘而修之佛事也。...(术语)依加持而现起之佛身曰加持身。即应身也。演密钞二曰:今言如来是佛加持身,即是应身。谓从加持而现起故,加...【声闻相应作意修】 p1394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一、声闻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指以一乘之因果为法华经之宗旨。为天台宗所立法华五重玄义之第三。法华经以一乘之因果为宗,此因果之宗为修行之中心...梵语 kundikā。音译作军持。又作澡罐。贮水之器具。为比丘随身携行十八物之一。可分净、触二种,其贮净水者称为净...(异类)鬼类名。三德指归二曰:睒陀那婆者,此云施有,是修罗种类。不损有情,名施有也。...指遮止一时之烦恼,使不生起。为“永断”之对称。成实论卷十五(大三二·三五八下):“若说断贪或是遮断,或毕竟断...(人名)舍利弗之译名也。又云鹙子,梵语舍利,译曰身。弗多罗,译曰子。舍利者鸟名,即鹙鹭鸟也,其母之眼似之,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问: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大安法师答: 这是《阿弥陀经》中提到,听到西方净土的种种音声,八功...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很渺小。特别是趾高气扬的年轻人,那些自以...
云岩昙晟生重病,道吾宗智问他:「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相见?」云岩答:「不生不灭处相见。」道吾说:「何不道非不...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但其数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其跟随众可能数百个,甚至是上千...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
杂秽语是语业当中最后的一项。虚诳语、粗诳语、离间语,这个语业的第四种是杂秽语,也就是绮语。绮语是指无义利的语...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厌,永无止境;总会遭到求不得苦的时候,就会苦恼丛生。所以说...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弗尊者辞别世尊之后,返回位于摩竭提国的故乡那罗村,示现身染...
众生世间
【佛光大辞典】
上篇:众生 | 下篇:众生五事恃怙 |
【永尽漏】 p0495 瑜伽十八卷十一页云:若已究竟到于彼岸诸婆罗门,名永尽漏。永尽漏者:永断修断诸烦恼故;已善修...
贪所随增
观照(二)
应化声闻
无常讲
加持身
声闻相应作意修
因果为宗
水瓶
睒陀那婆
遮断
身子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圣严法师《地观》

在不生不灭处相见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