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十七种国土功德之一。谓彼土为毕竟安乐之大清净处,非如三界之颠倒不净。盖彼净土依法藏菩萨之智慧清净业而起,顺应法性、不违真俗二谛,永离颠倒不净之相,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亦摄受众生令入毕竟之清净。[往生论注卷上] p466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论场之语。法华讲等时,问者对于讲师,初所问者曰业义。次所问者曰副义。...(书名)大方广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略称。出于四十华严经卷第四十。说普贤菩萨之十大愿者。...(一)指排列成行以绕行礼拜。一般指绕佛、绕堂而言。古代印度礼法,凡遇尊敬礼拜之情形,则行右绕佛像或塔之礼法。通...【众魔事业】 p0980 瑜伽七十九卷三页云:四者、众魔事业。于诸相中、所有一切心动流散、当知皆是众魔事业。...简称无相佛。指身虽不具佛之三十二相好,而其德与佛同等者。如尊者优婆鞠多,于佛灭后百年出世,为付法藏之第五祖,...(术语)就戒律等事,于涅槃经废以前之所说,谓之废前教。如以前比丘许三净肉,于涅槃经一切禁断之。行事钞下之二曰...(杂名)黄金色之身。谓佛身也。法华经安乐品曰: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资持记·释释相篇:“初别脱对境彰名,定、道从心为目,与定慧二心同时,故并言共,亦名为俱;其定戒者,成论离禅定...【独觉菩提】 p1384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二、独觉菩提。谓独觉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引摄义利遍知】 p0378 瑜伽一百卷三页云:云何引摄义利遍知?谓能遍知、略有三种引摄义利。何等为三?一、引摄自...指能如龙之奋迅,现勇猛威势之三昧。景德传灯录卷一马鸣大士章(大五一·二○九下):“付法已,即入龙奋迅三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问: 关于往生的条件,在于深信切愿,弟子对这点也是深信不疑的,但弟子对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里面提到的,唯除五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宁静更为享受。 2、一个人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心...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二者,喜见他短,自谓...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没什么太多章法...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清净心里面流现出来的。因为这个智慧是...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什强的原...
清净功德
【佛光大辞典】
上篇:清净光寺 | 下篇:清净大摄受 |
【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 p0019 瑜伽八十七卷三页云:又此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一、由因...
业义
行愿品
行道
众魔事业
无相好佛
废前教
金身
波罗提木叉禅无漏三戒
独觉菩提
引摄义利遍知
龙奋迅三昧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万一犯了五逆和谤法,就不能往生吗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67条忠言语录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