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昙字 (oj)。为冠于咒文最初之祈祷语,含有神圣之意。原于吠陀为应诺之义,又用为咒文及祈祷文首先发音之圣音(梵 pranava)。至奥义书附加秘密之义,成为观想之对象,进而作为梵、世界,依此观想之实修为达到第一义(梵)之法。唵之字义,秘藏记末列有归命、供养、三身、惊觉、摄伏等五种,通常仅用前三种。本字由 (a,阿)、(u,乌)、(ma,莽)三字合成。阿,为菩提心、诸法门、无二、诸法果、性、自在等之义,亦为法身之义;乌,为报身之义;莽,为化身之义。合三字共为唵字,摄义无边,故为一切陀罗尼首。密教不仅采用神咒之形式,亦摄取各种解释法。咒文中冠唵字者甚多,如大日真言“唵阿卑罗哞欠娑婆诃”、西藏喇嘛教六字明咒“唵嘛呢叭[口*尔]吽”等皆是,若修观此唵字,则三身成现加持护祐行者,即以此功德,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盖组成唵字之三字,在古代印度思想之中,表男、女、中三性,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又配于三吠陀,或配觉、梦、熟眠三态,或配火、风、日三种,或配食、水、月,或配天、空、地。而后印度教中,又比拟为毗湿奴(梵 Visnu)、湿婆(梵 ?iva)、梵(梵 Brāhman)等三者,亦即司掌护持、破坏、创造之三神一体(梵 trimūrti)。[守护国界经卷九、秘藏记钞卷九] p441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圆顿戒也,以名天台家所传之大乘戒。法华玄义四曰:佛戒即圆戒也。【又】南山大师称四分律宗分通大乘之戒为...(术语)堕于地狱之业因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曰:十恶堕地狱。...(一)梵语 vyupa?ama。寂灭之略称。即涅槃之意。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称为入灭。(参阅“涅槃”4149、“寂...(杂语)Mahārāja,又作摩贺罗惹,译曰大王。见梵语维名。...(公案)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为一个之公案者。无门关三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碧岩四十...wuwei baifa 瑜伽行派对宇宙万有各种现象的分类法,包括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法二...又作十四不可记、十四难。乃十四种之不记答,为佛四记答中之舍置记答。即对于外道以颠倒之见来问难之十四种事,而佛...原指盛装阏伽之器具,由此转指供佛之一般器具。又作遏迦器。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大四九·三九八中):“阿伽(阏伽)...(?~1660)明代曹洞宗僧。浙江绍兴人,俗姓吕。世称三疾净甫禅师。幼习儒业,研读程、朱之学,乃慕心性之理;及长...(传说)转轮王于轮宝之外,具六种之宝,合有七宝,又具足千子。长阿含六卷转论圣王修行经曰: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亦名:室利罗 资持记·释僧像篇:“舍利,梵语讹略,具云室利罗。此翻为身,即人之遗身,或碎身,或全身,发爪灰骨...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茶酒一事。有一次,赵匡胤向曹彬讨美酒喝,当时赵匡胤位居将帅...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是哪四种呢?比丘因为居士供养...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师父来了》第六十期,本期我们再次礼请到中国佛学院的宏海法...
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德行,要有一个很好的认知,要有一个由衷地、踊跃地神往和渴望的心。所...
唵
【佛光大辞典】
上篇:深禅定乐 | 下篇:乌伽罗国钵 |
【显境名言】 唯识宗之教义。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义理,称为表义名言;而七转识之心、心所能识别对象,正如名...
圆戒
地狱因
灭
摩诃罗阇
非心非佛
五位百法
十四无记
阏伽器
净甫
转轮王七宝千子
舍利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