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中之数论哲学派所立二十五谛之第一谛。又作冥性、冥初。通常多称自性谛、自性。数论学派将宇宙万有区别为二十五种谛理,而以冥谛为第一谛,为万物之本源、诸法之始,故亦称冥初。又为诸法生灭变异之根本原因,即为诸法之实性,故又称冥性、自性。[金七十论卷上、百论疏卷上、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参阅“二十五谛”177) p405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禅林用语。原指真正之珍宝即在自家之中;禅林中,转指开悟之大事最重要关键乃在于本具之佛性,若不明此理,反而向外...【欲求】 p0983 瑜伽九十六卷二页云:又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为缘,起无明触。此无明触以为缘故;于诸境界,起不如理...亦名:四独戒缘起 资持记·释尼众篇:“(尼僧残)第七,四独戒。佛在舍卫,有尼褰衣渡,为贼触娆,人讥故制。又有...指阿罗汉成道时,依无生智而诵出之四句偈,较常见者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或杂阿含经最常...(杂名)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见文殊菩萨之所也。善财此时了悟根本智,更欲得差别智。依文殊之指南,而南游,...亦名:但三衣十利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论云,但有三衣,更不畜余衣,有十利。一、于三衣外,无求受疲苦;二、无...(植物)劫波树之略。金刚顶经四曰:西方国王长者以种种华香璎珞装挂树上,布施一切,此名劫树。...(384~414)东晋僧。长安人,俗姓张。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得博览经史。初好老庄,及读维摩经而感悟,遂出家。善方...【五趣皆有法尔胜事】 p0286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十七页云:五趣皆有法尔胜事。谓地狱趣、异熟色等,断已还续。余趣不...云何建立?略有七种,谓病行差别故、出离差别故、任持差别故、方便差别故、果差别故、界差别故、修行差别故。病行差...(人名)Ārāḍakālāma,又作阿蓝,仙人之名。译曰懈怠。佛出家始就此人学。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逾城至郁陀迦阿...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雨宝陀罗尼...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修学诵持之后,无量功德。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能得到一切美好...《禅秘要法经》: 千五百岁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赞叹、宣说无常、苦、空、无我观者,多有众生,...问: 回向是随时随地,早中晚都回向,还是统一到晚上一起回向? 宏海法师答: 这是第一个问题,那我回应一下,就是...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若杂乱垢心...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 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
冥谛
【佛光大辞典】
上篇:冥机 | 下篇:冥薰 |
(杂语)佛之颜有光,故云光颜。无量寿经上曰:光颜巍巍如明净镜。...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欲求
尼四独戒缘起
四句成道
福城
头陀但三衣十利
劫树
僧肇
五趣皆有法尔胜事
七种建立
阿罗逻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菩提心
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
佛陀关于末法时代邪欲盛行的开示
回向是随时随地回向还是统一回向

杂乱垢心念地藏圣号,有功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