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743)梵名 Dharmacandra。音译达磨战涅罗。唐代译经僧。东印度人,一称摩提国人。曾游学中印度,通晓三藏及医方,后至龟兹国教授真月等门人。开元十八年(730),师由于安西节度使吕休林之表荐,于二十年抵长安。贡献方术、医方之梵夹、药草经书,及北印度阿质达霰(无能胜)于安西所译之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等三部四卷。又依弟子利言之译语,译出方药本草与普通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部。开元二十三年编成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二卷。后遇乱转住于于阗国金轮寺,教化有缘众生。天宝二年示寂,世寿九十一。[续开元释教录卷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 p333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弥沙塞】 此云不著有无观。大集云: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名弥沙塞,法名五分。...【身念住】 p0676 法蕴足论四卷八页云:谓有苾刍、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凡四卷。又称观无量寿经疏、楷定疏。唐代僧善导(613~681)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为观无量寿经之注疏。书...大乘唯识思惑之品数。即总括三界中之思惑,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等六惑,色界、无色界则各除瞋惑而共...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 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唯识宗所立五位之第二,即于十回向之后,修四寻思观,得暖、顶、忍、世第一之四善根位。...(术语)诠者,显也。显真理之文句云真诠。宗镜录二十六曰:金是身外之浮财,岂齐至教。命是一期之业报,曷等真诠。...骨锁,梵名 ?ajkara,音译作商羯罗。又作骨琐天。为大自在天之化身。然于密教则谓大自在天为大千世界之主,商羯罗天...(术语)对于事惑而言。我见边见等见惑,迷惑于四谛之理,谓之理惑。贪瞋等思惑,迷惑于世间之事相,谓之事惑(就藏...(术语)或作引摄。佛以大愿业力摄取之手,引导摄取众生也。...显扬圣教论卷十一载,至教有三,即:(一)圣言所摄,谓修行之人于如来及诸弟子所说正法,当遵崇圣制,信解修习,不敢...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棵老树成了死亡的禁区,因为森林里有个谣言传...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睒弥城东南瞿师罗富家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中。 一天,婆磋国优填...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里有四点要留意: 一、知心 如...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并不能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才...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释十种分别,说我们这个分别心有十种分别。复次,总摄一切分别...关于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台湾总督,有一段小故事: 当时李鸿章并没有直接把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除了刘铭传,李鸿章...
法月
【佛光大辞典】
上篇:法天 | 下篇:法比量 |
凡十四卷。印度胜友撰,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称根本萨婆多部律摄、有部律摄。本书解释有部之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