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梵 pātra,巴 patta),为僧尼所常持道具之一,即应量器(食器)。托钵,指僧人以手持钵,乞求希施。盖于印度佛教,为令修行者降低物质欲望,并避免世俗生活之纷华骚动,佛陀乃制定托钵制,规定比丘不得从事生计营业,亦不可蓄存财富物资,惟以延续色身、长养慧命之故,得于食时托钵乞食。后世引申其义,凡人乞食,皆称托钵。故“沿门托钵”系形容人挨户乞讨,以求施舍,非仅限于僧人之托钵。(参阅“乞食”724) p344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于百大劫之间种可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一一各种一百福,是曰百福庄严。即以...禅林用语。原指冥顽不知变通之人;于禅林中,专用于形容学者冥顽愚痴,执著于迷妄而不自知,终究无法自由自在的应对...禅林用语。与“挂搭”同义。又称留锡。即悬挂锡杖之意。昔云水僧行脚时必携带锡杖,若入丛林,得允许安居时,则挂锡...(名数)一,四大不和梦,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虎狼及劫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之四大不调,心神散逸。二...【五现见等至】 p0271 大毗婆沙论四十卷十二页云:复次契经中说有五现见等至;云何为五?谓有苾刍、如实观察自身,...(名数)真言行者有十六资具。衣四种,处六种,食六种。衣之四种:一粪扫衣,拾人之委弃者,洗净之,以制法衣也。二...真实无妄的心,也是佛性的别名。...(杂语)数名。译曰数千万柿。见本行集经十二。...梵语 sapta vidhāh tathatāh。 约能诠而立真如有七种之别。又作七种如如、七如。即:(一)流转真如(梵 pravrtti-...(术语)受一分戒之菩萨也。璎珞本业经下曰:有受一分戒者,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未来想】 p0489 集异门论十一卷六页云:云何未来想?答:若想、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转,未...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龙藏本)...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们两个对功德有保护跟增上的作用。所以印光大师说,菩萨道要成...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个问题。其实修行是管好自己。整天把自己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去发...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取吉祥卧安然示寂。而大师去后,其思想与事...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个时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庄子讲得更彻底,...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果报。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
有一个妇人,年轻时就欢喜打牌,几乎到了一天不打牌,日子就不能过的痴狂地步。一个家庭主妇不在家里相夫教子、管理...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我们讲过,在造业的当下,在身、口、意活动时重视业感缘起。...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讲法。一天与众弟子入王舍城受供并说法后,下午出...
沿门托钵
【佛光大辞典】
上篇:泥融觉 | 下篇:河出图洛出书 |
亦名:请师法中和尚答词、得戒和尚答词 子题:可尔、教授汝、清净、莫放逸、可、尔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标...
百福庄严
刻舟人
挂锡
四梦
五现见等至
十六资具
真心
阿伽目陀
七真如
一分菩萨
未来想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