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散心念佛”之对称。即止息散乱之心,安住于定心,以专注称念佛名。然依诸经之说,定心念佛之法各有不同,般舟三昧经主张唯念佛当前正在西方极乐世界,观佛三昧海经卷九主张观想彼像,观无量寿经主张观佛之真身相好,文殊般若经卷下则主张不必忆念佛之相好,仅须心系于佛,专称名号,念念相续,即能于念中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参阅“散心念佛”4972、“观念念佛”6959) p317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灭静妙离】 p1214 俱舍论二十六卷十页云:灭圣谛有四相。一、灭,二、静,由、妙,四、离。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人名)Śuddhodana,又作首图驮那。译曰净饭,白净饭王。本行集经五曰:阅檀头王,隋言净饭王。玄应音义四曰:阅...(名数)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见摄真实经下。...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阿难先后以七处回答之,均为佛所论破,称为七处征心。楞严会前,阿难因乞食而遭...指五轮中位置最下之虚空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大二四·一○一一上):“如是诸天皆有大池水,莲华中生,故名水天...五种阿阇梨之一。又作依止师。比丘新剃度后,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学法,此师即称依止阿阇梨。据释氏要览卷...(名数)药树王身如与如意珠王身也。佛为拔众生苦化现之身,谓之药树王身,为与众生以乐化现之身,谓之如意珠王身。...结者结集之义,系缚之义,烦恼之异名。为烦恼因,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又系缚众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即为生...(书名)四卷,唐之义净在南海之室利佛逝(Śribuja)国,记印度之僧规,以寄归客,赠大唐诸德之书也。...【有意】 p0538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二页云:俱生闻思所成妙慧,善成就故;名为有意。...(名数)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过...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
朱元介,名之蕃,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官职做到礼部侍郎。朱元介工于书法绘画,山水画与宋代的米芾、元朝的吴镇...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方主要是约着死亡,死殁无常,这...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
在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精通法咒的咒文师,他是全波罗奈城名声最大的老师,教授着五百个学生。 有一个名叫桑耆...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家庭的烦恼我是越挣扎却越深呢? 慧广法师答: 家庭当中,除了...1814年的一个夜晚,一个酷爱音乐的年轻人走过维也纳街头。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钢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学去练钢琴...
定心念佛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定心别时念佛 | 下篇:定水 |
(1618~1684)明代临济宗僧。楚北人,俗姓瞿。字善权。十三岁丧父母,从安顺府(贵州)观音硐之太虚出家,数年后,...
灭静妙离
阅头檀
五部色
七处征心
五轮际
依止阿阇梨
药珠二身
结
南海寄归传
有意
十不悔戒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被富贵逼落三途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