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通称讲述菩萨戒授受仪规之著作。据天台智顗之菩萨戒义疏卷上载,此类撰述有六种,即:梵网本、地持本、高昌本、璎珞本、新撰本、制旨本等。其他尚有十数种,如:(一)受菩萨戒仪,全一卷。南朝慧思(又作惠思,513~577)撰。又称受菩萨戒法、受菩萨戒文。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叙述大乘戒法授受之次第,其次第略如下:请引、观五法、兴三愿、发四弘誓愿、请戒师、问难法、正受戒、广愿等。本戒仪为我国最早之大乘受戒仪规,然续高僧传卷十七、大唐内典录卷五等,均未指出本戒仪为慧思之作。(二)授菩萨戒仪,全一卷。唐代湛然(711~7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列叙戒仪十二门:开导、三归、请师、忏悔、发心、问遮、授戒、证明、现相、说相、广愿、劝持等。(三)大唐三藏法师傅西域正法藏受菩萨戒法,唐代慧沼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八册劝发菩提心集卷下。(四)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三卷,唐代新罗僧义寂撰。其卷上依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之说,立菩萨戒仪八门:请师、求力、乞戒、长养净心、问缘、正受、启白请证、礼退等。(五)授菩萨戒仪式,宋代遵式(964~103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金园集卷上。列叙戒仪十科:开导信心、请三宝诸天加护、归依三宝、请五圣师、下座佛前乞戒、发四弘誓愿、开遮问难、三番羯磨、请佛证明、示持犯戒相等。(六)授菩萨戒仪,宋代知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一。列叙戒仪十二科:求师授法、策导劝信、请圣证明、授三归依、召请圣师、白佛乞戒、忏悔罪愆、问无遮难、羯磨授戒、略说戒相、发弘誓愿、结撮迥向等。(七)授大乘菩萨戒仪,宋代元照(1048~1116)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芝苑遗编卷中。列叙戒仪十门:求师授法、请圣证明、归佛求加、策导劝信、露过求悔、请师乞戒、立誓问遮、加法纳体、说于示诫、叹得发愿等。(八)受菩萨戒法,全一卷。又称受菩萨戒法并序。宋代永明延寿(904~957)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书分为序与受戒法二部分,受戒法已散逸,仅余序文部分,内容系以教禅一致之学说为基础,记述授受菩萨戒之功德,并谓菩萨戒为一切行之根本。(九)禅门授菩萨戒仪,全一卷。明代隐元隆琦(1592~1673)撰。(十)和菩萨戒文一本,收于敦煌本史坦因第一○七三号之后段,完成于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十一)出家人受菩萨戒法,敦煌本伯希和第二一九六号。(参阅“授菩萨戒仪”4589) p310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维摩会上显不二法门,三十一圣,各说不二之法相,文殊说无言无说,是为不二法门,维摩于最后默然无言。维摩...【不受奉施资具戒】 p0339 瑜伽四十一卷二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延请,或往居家,或往余寺,奉施...(譬喻)以譬妙法一乘珠也。出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梵语 sad visayāh。指六根所取之六种对境,亦为六识所感觉认识之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境犹如...【受用圆满】 p0728 瑜伽九十八卷三页云:受用圆满者:谓衣仅蔽身:食才充腹,便生喜足。于余长物,非时食等,...(经名)一卷,唐玄奘译。华严经寿量品中如来自说之一段也。...(术语)梵语檀那Dāna,离悭惜而施与他之义。唯识论九曰:施以无贪及彼所起三业为性。又曰:施有三种:谓财施,无...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与“实相论”相对称。为佛教教理两大系统之一,据说此划...指佛宝、法宝、僧宝三者,同体不殊。又作一体三宝、同相三宝。据大乘义章卷十所举,一体(同体)可分三义:(一)就事...【理门义】 p1036 瑜伽六十四卷四页云:理门义者:谓于彼彼无颠倒性,如其实性,离颠倒性。...天台宗谓权教与实教平等无二,称为权实同体;反之,权教与实教各别者,称为权实异体。其中,“权实同体”系就佛意而...(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事静虑。 前面的四种功德,都是一种散乱的状态,这个地方的功...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还有疑惑。当年某法师拜师学佛,老师只让尊奉他一人,不许再...问: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大安法师答: 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伪诈的心。...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直在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里面打滚。没有人可救助,没有人可...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些注经家也都认为这部《阿弥陀经》就是略写的《华严经》。那么...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年。因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一天左右即行火化,这是否会障碍往...
受菩萨戒仪
【佛光大辞典】
上篇:受疏之法 | 下篇:受新岁经 |
【补特伽罗无我】 p1246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一页云:补特伽罗无我者:谓离一切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
默然
不受奉施资具戒
一乘之珠
六境
受用圆满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施
缘起论
同体三宝
理门义
权实同体异体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友谊、快乐、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