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漏断”之对称。即以有漏道断除烦恼之意。亦即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以断除八地七十二品之修惑,称为有漏断。此为俱舍论之说。然大乘则认为,有漏道唯伏烦恼,而不能断尽之。[俱舍论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参阅“有漏道”2456) p245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专修禅定之人。又称禅者。兴禅护国论卷上(大八○·七上):“此宗以戒为初,以禅为究,若破戒者,悔心止恶,则号禅...(物名)禅林之器具。呼为梆。木制之鱼形,打之而鸣者。...寂静,梵语 ?āntika,音译扇底迦。与寂灾、寂然、息灾等同义。又作寂灾真言。大日经疏卷八解说寂然护摩时,说此真...乃日本融通念佛宗之教旨。出自融通圆门章(大八四·四上):“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中略)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人名)Kapila,旧称迦毗罗仙。译曰黄赤仙,黄头仙。...即主事,乃知事职称。禅苑清规卷十(卍续一一一·四六八下):“主首,分司列局,主执山门大小事务。”此外,亦有以...(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说往生极乐之菩萨,有为济度众生游出他方国土者。...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罗奈国,是佛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的地方。...【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p0526 瑜伽二十六卷十二页云:云何由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随信行及随法行补特伽罗。...(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阿阇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后为辟支佛。...(名数)一止犯,于诸善业厌不修学。依于止而犯戒体者,谓之止犯。二作犯,于诸恶法策身口而作之,依于作而犯戒体者...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 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
在福州鼓山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韦驮显灵的真实故事。 那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间,鼓山涌泉寺的老...
以前常听到老师讲要放下,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个中意义。有一次,金纳利长老吩咐我缝制僧服,我就不停地工作,急着赶...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可或分的事一样,其实,棒喝只是禅宗宗师们教授法运用的一种,...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不过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真...有个姑娘向她的母亲大倒苦水,说最近老板扣了她的奖金、男朋友见异思迁弃她而去,总之心情郁闷,事事不顺。 母亲耐...
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着的铃铛,风吹铃动,悦耳清脆。 这种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今...
有漏断
【佛光大辞典】
上篇:有漏禅 | 下篇:有漏识 |
【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p1357 杂集论二卷十一页云:由此道理,诸蕴界处,三法所摄。谓色蕴,法界,及与意处。由色蕴...
禅人
鸣鱼
寂静真言
十界一念
劫比罗仙
主首
还相回向愿
鹿野苑
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二犯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鼓山韦驮菩萨显灵的故事

【推荐】你有没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南怀瑾:禅宗的棒喝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把困难都糅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