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catasro vijñāna-sthitayah,巴利语 catasso viññāna-tthitiyo。又作四识处。谓“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识住。亦即在五蕴之中,第五之识蕴依著于前四之色、受、想、行四蕴,攀缘爱着之,随增喜贪,且以色、受、想、行等四蕴为其住处;如“色识住”即心识依色蕴生爱着而依住,乃至“行识住”为心识依行蕴生爱着而依住。此一“识住”之情形仅限于有漏之五蕴;若于无漏法中,则无“识住”之作用。又依大毗婆沙论之说,识住仅限于有情生命,而不通于非情之生命。[杂阿含经卷二、长阿含经卷八、集异门足论卷八、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七、阿毗昙心论卷五、大乘义章卷八本] p185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以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又作密严国、密严佛土、密严佛国、密严世界、密严道场...梵语 īrsyā。乃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依俱舍宗之说,此心所(小烦恼地法之一)...四种声闻之一。求佛道之中途,退大乘而取小果,然犹发大菩提心,如舍利弗等不定种性之类。相当于法华文句卷四所说之...指证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进入佛、菩萨、声闻、缘觉等之果位。如三乘人断惑证理,分别到达极果。又如大乘证得...位于东北吉林珲春县之西约四公里处,推定为唐初所建之渤海国东京龙原府之遗迹。四周围有一座数百公尺长之土壁,其中...(杂语)分别功德论曰:祇园有比丘,病经六年。优婆离往问所须?答唯思酒。优婆离曰:待我问佛。至园问佛,有比丘思...指持戒之阿罗汉依恃戒力,驱逐迦湿弥罗国之毒龙。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大二七·二三○上):“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为五色之一。于密教所说六大之中,白色为“水大”之色。据大日经疏卷六载,洁白乃毗卢遮那之净法界色,一切众生之本...(地名)Gandhāra,又作健驮逻、犍陀罗、乾陀、乾陀卫、乾陀越。译曰持地、香行、香遍、香净、香洁等。国名。西域...【十因】 p0098 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云何十因?一、随说因,二、观待因,三、牵引因,四、摄受因,五、生起因,六...(名数)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为四番,复续之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所言福德,是以有所得心,修五戒、十善乃至六度万行,自然...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尽的烦恼业障,那人到底最容易贪求什么呢?即是五欲、财、色、...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每都是事后,为何不能当下,甚至...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宝,一切经卷为法宝,一切出家比丘(尼)为僧宝。唯此三宝能流...在久远的古代,有个喜食人肉的国王,常常命令厨师在夜深时分到外面秘密地抓进人来为他烹食。后来这件事终于让大臣们...问: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么? 成刚法师答: 刚才跟大家说了,因为我们发心学佛,皈依三宝,佛是我们的学处、皈命依靠...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有人看心。我们看尽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观,...
四识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药 | 下篇:四证净 |
(喻)如来之教法如甘露法雨,润泽众生。...
密严净土
嫉
退菩提声闻
证果
半拉城
为病听酒
驱龙
白色
乾陀罗
十因
四度加行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用平常心来看待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劝念观音菩萨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