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释氏要览卷上载,修行者必须饮食之理由及其利益有四,即:(一)资身为道,谓修行之人若无饮食,则身疲力倦,难以进道;若得饮食资益于身,则心安体健,方可进道。(二)养身中虫,谓人之身中有诸多虫类,若缺饮食,则虫钻刺身而不安,必当及时进食以调养之。(三)生施者福,谓修行之人持戒清净而专心修道,则能福利人天;若有檀越(施者)施以饮食,使其得以成就道业,则能令施者亦获福报。(四)破饿外道,谓外道以吞饥忍饿为解脱法,殊不知徒受困苦,难以解脱,故修行之人于日中受食,不仅资益一己之道业,又可破斥外道之忍饿解脱法。 p169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结缚众生,使流转于三界。...(行事)于夏安居中所写之经典。又于夏安居中诵经也。...亦名:盗僧物结罪最重 子题:盗通三宝僧物最重、施僧得大果报、五逆四重佛亦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三藏法师还债事...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手自斟酌,六群振手而食。居士讥言,无有正法,如王大臣。比丘举过,佛...(譬喻)正法譬之筏,教佛筏之应舍,言正法尚应舍,况非法乎。释门归敬仪中曰:经有舍筏之喻。...(故事)五登会元丹霞章曰:丹霞禅师尝到洛东慧林寺,值天寒,遂于殿中取木佛烧而向火。院主偶见而呵责云:云何得烧...修小乘的人叫做粗人,修大乘的人叫做细人。...【正行胜义】 p0503 辩中边论中卷四页云:三、正行胜义。谓圣道。以胜法为义故。...(杂语)智慧之龙象。称大智之僧。又涅槃经,智度论等三兽渡河之喻,以深智比象。...梵语 saddharma-pratirūpaka。三时之第二时。以其乃相似于正法时之教法,故谓之像。佛陀入灭后,依其教法之运行状...结界护身之意。即密教之行者入坛修法时,为辟除恶魔等之障难,先行护身,次结界之作法。有关结护之法有三种、五种、...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独自思维,心中有很...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我们从业力的对比来看,我们的恶业是多于善业的。 所以我们临...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地对店员说了一句谢谢,但是店员却始终忽视一切,不发一语。 ...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们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的道理,十二缘起法...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会跟一个苦来对待,透过痛苦我们才知道什么叫乐。生了病的时候...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衣持钵,进到城中乞食,食毕,清净双足,带着坐具,在林中找了...
四利须食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别 | 下篇:四劫 |
何等对治离欲?谓由世间出世间道断诸烦恼。...
五结
夏经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最重
振手食戒缘起
舍筏
丹霞烧佛
粗人
正行胜义
智象
像法
结护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业障清除的表现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