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资益出世间法身之慧命者。即“世间食”之对称。如九食中之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等五食均属之,称为出世五食。(参阅“九食”143、“食”3997) p155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606)隋代高僧,唐玄宗敕赐鉴智禅师。江苏徐州人,拜慧可为师,为禅宗之第三祖。...指密教。三密之教法具有速疾之力,故喻称为神通乘。佛教之目的乃在于渡越生死海,达于解脱之境,故若以教法而别,二...(名数)为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也。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为佛陀讲说华严经之时。华严宗依十地经论卷一所举(大二六·一二三中)“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成道未久,第二七日...即天台宗所说依菩萨行而登入初住之位。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位...【非二边论】 p0715 显扬五卷一页云:非二边论者:谓非有、非无,非异、非不异,非我、非无我,非常、非断,如...(人名)六朝时高僧。金城人,俗性朱。师事僧俭,修禅业。往来都邑已五六十年。宋齐之交。稍显灵迹。齐武帝忿其惑众...(杂语)似肉之赤色也。涅槃经十五曰:如提婆教阇王欲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城乞食,王放醉象,其象见我被服赤色谓是...【赊乃以室折啰】 此翻土星。...由前世语言无义,今生所得之二种果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无义语报即:(一)人不信受,指因前世语言无义,即是...苦谛下四行 一无常 二苦 三空 四无我 集谛下四行 一集 二因 三缘 四生 灭谛下四行 一尽 二灭 三妙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讲到两种方法: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七因果即知母、 念恩、报...佛陀从舍卫国至摩竭陀国行脚,到了一个村落,村中住着许多盲者。一日,盲者会集在一处商议道:诸位!我们到森林中去...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那如何才能解决苦恼呢?比如,有一个...以世间法来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要钱,上学读书要钱,结婚生子要钱,孝养父母要钱,买房子要钱...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六个字,但已经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我们知道,在我...
出世间食
【佛光大辞典】
上篇:出世间上上禅 | 下篇:出世间智 |
(植物)四华之一。梵语曼殊沙华。译作小赤华。光宅法华疏一曰:曼殊沙华者,为小赤团华。...
僧璨
神通乘
四十二品无明
第二七日说
登住
非二边论
宝志
肉色
赊乃以室折啰
二种无义语报
十六行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
每临大事有静气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盲人除蚊
圣严法师:忍辱并非忍气吞声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财富宝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