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十五册。日本天台宗典刊行会编纂。系日本撰述之天台宗宗典之丛书。其内容搜罗甚广,包括中、日天台文献之注释及显密二教之章疏。昭和十年(1935)四月至十二年五月刊行,由东京真盛寺内同会事务所、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发行。 p134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即想阴、想蕴。为五妄想之一。众生之色身为实质,念虑为虚情,虚实迥异,而能相使相应,系由想融合之故。又心生虚想...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唐代僧职名。四大师之一。主引导天子车驾之事。依佛祖统纪卷七智威条及其注载,唐太宗时,封法华尊者智威为引驾大师...【僧伽蓝】 译为众园。僧史略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植道芽圣果也。...(故事)因果经三曰:即于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观众生根。宜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于是诸天奉...(术语)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也。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可思议...亦名:使尼浣故衣戒制意、浣故衣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五,使尼浣故衣戒。所以制者,上尊使下,...【善巧方便波罗蜜多】 p1149 显扬三卷四页云:第七、善巧方便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以此方便、或由随顺,或由违逆,...【非学非无学见与非学非无学智】 p0722 发智论七卷十七页云:云何非学非无学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云...【以何次第入于现观】 p0496 显扬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于如是次第中,以何次第、入于现观?颂曰:知身等因缘,善...谓诸法实相之妙体,乃由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之八不而显。(参阅“八不中道”275) p27...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禅意,就要靠一颗会发现、会观察的心了。 有一...
日军战机轰炸恩施县城,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法名德宏)刚从法院回家,空袭警报拉响,德宏居士赶紧命女仆带上两...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对妙智说:人活着,特累。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处处为生活所逼,说违心之话,做违心之事。戴...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问题在于:如何成为主人翁? 首先要问:我们每...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婆塞、优婆夷,翻译成中文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堪能亲...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另外还建立一种趋向涅槃的价值。当开始趋向涅槃的价值时,已...
天台宗全书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天台宗 | 下篇:天台传佛心印记 |
执他生者,复有三辈,云何为三。 一、计从他有情生 计他有情生者,凡有三辈。 一、计从摩醯首罗生 此复...
融通妄想
辽代佛教
引驾大师
僧伽蓝
佛伏苦行外道
变化
使非亲尼浣故衣戒制意
善巧方便波罗蜜多
非学非无学见与非学非无学智
以何次第入于现观
八不显实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他在炮火中安然念佛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戴着假面具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