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代之般若学派别。自汉末迄刘宋时代,般若经流行,东汉支娄迦谶传译道行般若经(为印度般若学说传入中国之始),朱士行讲经,道安亦着手研究般若。当时为理解般若思想,一方面依据老庄玄学之义,理解及论释般若经义,产生“格义佛教”,对般若空之思想产生种种分歧;再方面则出现对空之思想之真正理解,此等派别总括称为六家七宗。据刘宋庄严寺昙济之六家七宗论(原书佚,今据唐代元康“肇论疏”所引)、隋代吉藏之中论疏等所载,一般主张六家及其代表为:(一)本无宗,包括道安、僧睿、慧远等之说。(二)即色宗,关内之“即色义”与支道林之即色游玄论。(三)识含宗,为于法兰之弟子于法开之说。(四)幻化宗,为竺法汰之弟子道壹之主张。(五)心无宗,包括竺法温、道恒、支愍度等之说。(六)缘会宗,有于道邃之缘会二谛论。(七)本无异宗,为本无宗之支派,有竺法琛、竺法汰之说。七宗之中,就基本观点而言,一般以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家为当时般若学说主流之所在。[中观论疏卷二末、世说新语假谲篇、支愍度学说考(陈寅恪)、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上(汤用彤)、佛教学の诸问题(宇井伯寿)] p128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饮食)药名。慧琳音义六十三曰:鞞醯得枳药名也。梵Viheṭhaka。...梵名 Vimoksaprajā-rsi。六世纪初顷,北印度乌苌国人,系释迦族之后裔。勤学三藏,尤善论藏。北魏时,与瞿昙流支来...即指佛法。相对于佛教之外的其他教法,佛教自称为内法、内教、内道、内学、内明。佛法以外之教法、教说,乃至于世间...(术语)言正法相续不绝,如水之流也。楞伽经四曰:申畅无生者,法流永不断。楞严经八曰:未与如来法流水接。佛地论...北本涅槃经对众生之分类譬喻,谓众生有七种。该经卷三十二载,第一人入水,以不习浮,故入水即溺;譬如一阐提,入生...据佛本行集经卷八载,悉达多太子于无忧树下降生时,向四方各行七步,以示其为世上无与伦比之胜者。大般泥洹经卷三举...行事钞·对施兴治篇:“毗尼母云,受人信施,不如法用,放逸其心,废修道业。入三涂中,受重苦故。若不受苦报者,食...【境瑜伽】 p1288 瑜伽释四页云:境瑜伽者:谓一切境无颠倒性,不相违性,能随顺性,趣究竟性。与正理教行果相应,...(传说)佛为示三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于迦叶使坐。见华手经一。...(譬喻)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菩萨所特有的七种辩才,即捷疾辩、利辩、不尽辩、不可断辩、随应辩、义辩、一切世间最上辩。...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问: 法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因为这件事升华,有人因之堕落,这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呢,还请法师慈悲开示。 慧广...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之后,你还不知道,那时候你的父母、做父母的请给他回向,当孩...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办?你认识它了,安一安吧! 当你这...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来上课学习,或者到念佛堂去念佛修行,慢慢这个心要把它变得单...问: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师答: 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过去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说法时,摩竭国阿阇世王统领着五百个小国;其中,越只国生活富乐,出产许多珍宝,但因不顺...
成功是人生中常时萦怀,不经意就自然浮现的字眼与期盼。对多数人来说,成功指的是财富,但就某些人而言,则是声望地...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话叫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有经典上讲:心外...
六家七宗
【佛光大辞典】
上篇:化佛 | 下篇:六师外道 |
【鸯窭利摩罗舍袤处】 p1391 西域记六卷一页云:善施长者宅侧,有大窣堵波。是鸯窭利摩罗(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
鞞醯得枳
毗目智仙
内法
法流
七众溺水
四方七步
比丘无德不堪受施
境瑜伽
佛分半座迦叶
三草二木
七种辩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同一件事为何有人升华有人堕落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如何度化家人
越只国不可攻伐之因缘

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