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密教修法中,用以表示五佛智之五瓶香水。修法时,于大坛中央及四隅分别安置五个宝瓶,瓶中香水象征五佛之智水,行灌顶之法时,即以瓶水灌于受法者之顶。(参阅“五瓶”1167) p116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近六波罗蜜之波罗蜜也。菩萨自初地至第七之间,在漏无漏间杂位,因烦恼而故意修行,非任运无功用修行也。此...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谛谓真实不虚,如来亲证。佛成道后,至鹿野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是为佛转法轮之初,故称初法轮...又作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念佛名。慈恩阿弥陀经通赞卷中,谓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惊怖天魔,(三)声...日本佛教用语。即在险岨之山林,或飞瀑河水,或火焰中修苦行。为日本佛教界修验行者及修苦行者所常采用之修行方式。...正脉疏云:十信但满其信心,三贤但极其解心,皆非真修也,今修解满极,将入真修,故说加行矣。 一、暖地位 经...三种陀罗尼之一。诵此咒时,一切怖畏、毒害、恶鬼、虎狼皆不能为害;破梵行人作十恶业,闻此咒时,则荡除粪秽,还得...(传说)毗奈耶杂事九曰:佛记恶生王于七日后为猛火焚烧,堕在无间大地狱中。恶生闻之,大惧怖。苦母曰:如乞索婆罗...(杂语)人树之林也。阿毗昙论一曰:人林果形如人。...为丛林僧堂中之礼仪。巡、绕,均指回旋、回绕之意。即于僧堂内合掌低头而巡绕一匝之作法。幻住清规四节(卍续一一一...(术语)观念真理而解了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始习观解,能伏烦恼。唐僧传(道杰传)曰:两夕专想,观解大明。【又】...【表无表业性界地差别】 p0795 俱舍论十三卷十三页云:已辩业门二三五别;此性界地差别云何?颂曰:无表记余三...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忏公师父更常提示我们:「竭诚...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个很贫穷的命运,可能连生存都有问题。由于这...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下去,我怎么面对人、事、物,把它沉淀?比如说,任何刺激,我...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物待人时,首先,要观察外在,如言语、行状等,即所谓的察...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欲已除,倘使意淫未尽,仍不能超出尘凡。所以楞严经说:若不...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
五瓶智水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五瓶 | 下篇:五瓶灌顶 |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说往生极乐之菩萨,有为济度众生游出他方国土者。...
近波罗蜜
四谛
高声念佛
荒行
四加行
破恶业陀罗尼
恶生王生入地狱
人林
巡绕
观解
表无表业性界地差别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圣人的血泪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外在体现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