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小乘修多罗、声闻契经。属小乘之经典,即宣说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义理之经典。乃“大乘经典”之对称。如北传之四阿含经、南传之五尼柯耶等均是。“小乘经典”一词系北传大乘佛教徒所取之贬称,非印度原始佛教所固有,南传佛教徒亦不承认。考诸经录,道安录、出三藏记集不立大小乘之别。又依历代三宝纪卷十五所载,法上之齐世众经目录亦不分大小乘;然宋世众经别录则立大小乘经录之别,其中,小乘经录总计六五一部一六八二卷,又别出大小乘不判录一七四部一八四卷;李廓之魏世众经目录立大小乘之经、律、论等之别,其中,小乘经律目录六十九部;宝唱之梁世众经目录举出小乘经二八五部四○○卷;隋代法经之众经目录则将大小乘之经、律、论各分为一译、异译、失译、别生、疑惑、伪妄六种,其中,小乘修多罗合计八四二部一二○一卷。同书卷十四将小乘修多罗分为有译、失译二种,合计四二五部一○○九卷。此外,开元释教录卷二十则举出,小乘经有二四○部六一八卷。[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三、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三十、彦琮录、大明三藏圣教目录](参阅“大乘经典”828、“修多罗藏”4040、“经”5548) p93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阎魔,梵名 Yama,巴利名同,又作夜摩、焰摩、琰摩、阎罗、剡魔,意译作双、双世、遮止、静息、缚、深恶胜业、可怖...【地等定与地等遍处差别】 p0616 大毗婆沙论八十五卷十六页云:如契经说:有地等定,有地等遍处。问:此地等定...为圆顿戒之异名。又作梵网菩萨戒、菩萨金刚宝戒、一乘戒。即依法华经开显之妙旨,而授受梵网经中所举之十重戒与四十...(术语)爱欲之海。欲之深如海也。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爱欲海,我慢山。止观五之四曰:摧邪山,竭爱海。教行信证三...(故事)俱舍论九曰:如讫栗枳王梦所见十事:谓大象、井、麨、栴檀、妙园林、小象、二猕猴、广坚衣、斗诤。俱舍光记...(术语)五轮所成法界塔婆之观法也。五轮者,是法身如来之体性,故云如来体性,以本不生之 为体,故云无生。见三种...又叫做极静,禅定的功夫达到心静的顶点,叫做至静。...毗婆舍那,梵语 vipa?yanā,观之义;即以寂静之慧,观察六根、六尘内外诸法,使三昧成就而进趣菩提之修法。据深密...指贪欲烦恼。又称贪使。为十使之一,十根本烦恼之一,十随眠之一,五钝使之一。使,为驱使之意。即贪欲之烦恼能驱使...(一)智积,梵名 Prajā-kūta。随从多宝如来,来法华会座之菩萨。据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载,智积菩萨由下方多宝佛之...梵语 jeyāvarana。指执著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又作智障、智碍。为二障之一,“烦恼障”之对称。谓众生由...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用多少科学理由论证人死灯灭;也不管多少名人专家学者用创造出...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役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观无量...为何要戒色?也许初来乍到的人,对此还有些疑惑,也许有些人已经亲身感受到淫欲带给自己的痛苦与烦恼,痛下决心定要...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须弥罗比丘与国王相谈甚欢,称适国王心意,于是趁此时机向国王...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一个人不到处宣传自己的功德,一切...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便开始结伙打劫来往的商队。这天,一群盗匪在山谷隘口埋...
小乘经典
【佛光大辞典】
上篇:小乘偏渐戒 | 下篇:小乘论 |
【受用身】 三身之一,指圆满一切功德,住纯净之土,恒受用法乐之身。诸家对受用身之解释各异,唯识宗谓受用身即为...
阎魔王
地等定与地等遍处差别
回心戒
爱海
讫栗枳王十梦
如来体性无生观
至静
毗婆舍那三行
贪欲使
智积菩萨
所知障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来得猛
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浅谈戒色的好处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佛度众生喻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