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卷。隋代那连提耶舍译。为大方等大集经日密分之同本异译。内分十三品,叙述佛陀在王舍城宣说不净之因缘与舍摩他之观法等,并警戒破戒之比丘。后四方诸佛遣诸菩萨持咒至说法之会座,佛遂就此等诸咒,宣说大法。复次,光味大仙于佉罗抵山,为诸龙王举示经卢虱吒大仙之事迹与星宿之法,其后并赞叹佛之功德,佛乃自须弥山顶至佉罗抵山,教化龙王,并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嘱诸龙王、夜叉,令其永远守护。[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四、卷六、卷七、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六] p75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为论议之床也。智度论十一曰:便升论床结跏趺坐。...梵语 pārājika,巴利语同。为比丘、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乃戒律中之根本极恶戒。又作波罗阇已迦、波罗市迦...凡四卷。略称北藏目录。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下诏南京与北京分别写录、翻刻大藏经,是为南藏、北藏。大明三藏...亦名:兰若离衣戒开缘、有难兰若离衣戒开缘 资持记释云:“不犯中,初示日限。若下,明来会有四。初约容缓;二、有...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梵语 sadasajskrta。法相宗对无为法之分类。无为,谓无因缘造作,又无生、住、异、灭之四相;即真理之异名。大乘唯...资持记释云:“五分,反显相识犹通暗受。续引灯照,不容滥委。”(事钞记卷九·九·七)...【调善死】 p1338 瑜伽一卷十五页云:清净解脱死者,名调善死。...【寂静语】 p1017 瑜伽九十七卷八页云:云何寂静语;谓言不高疏,亦不喧动;身无奋发;口不咆勃;而有所说。名寂静...(术语)三论宗之语。于者所依之义。佛之说法为教谛,所依之二谛为于谛。是依中论诸佛依此二谛说法之文而立。二谛义...(杂名)七珍者,七种可珍重之宝也。与所谓七宝同。万宝者,指一切之财宝而言。...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其实错误。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有禅定障的人,不开智慧,所...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古人将富贵之道归结...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三世因果的,估计比例不是太高。不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第二个才有所谓的了解路况正见;...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垃圾分类活动,也组织过植树、一米菜园活动,还到单位、社区或...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合,发愿修行,他们认为人生险恶,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生命不...
大方等日藏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大文殊寺 | 下篇:大方等陀罗尼经 |
【烦恼自性二种】 p1194 瑜伽五十八卷二页云:云何自性?略有二种。一、见性烦恼,二、非见性烦恼。...
论床
波罗夷
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兰若有疑离衣过限戒开缘
解脱身
六无为
受具戒不应暗时受
调善死
寂静语
于谛
七珍万宝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智谕法师:开智慧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佛教的十法界观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