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一经三段。乃将一经论分为三部分解释。一般依该经论内容而作适度之区分者,称为科文。通常皆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故称三分科经。(一)序分,又作序说、教起因缘分。即述说一经教说产生之由来。(二)正宗分,又作正宗说、圣教正说分。即论述一经之宗旨,正显圣教所说法门。(三)流通分,又作流通说。乃叙说受持本经之利益,复劝众等广为流传,使流通久远,令末世众生依教奉行。三分科经之说,创始于东晋道安,盛行于刘宋以后。[佛地经论卷一、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四、法华义记卷一](参阅“科文”3923) p53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职位)禅林书状侍者之异名。...又称蒲团。以蒲编成扁圆形之座垫。原以蒲编,后多包以绫锦。种类甚多,其厚者称厚圆座;以菅编织者,称菅圆座。[禅...(术语)无尽无边之智慧也。瑜祇经曰:身如妙吉祥,能成无尽慧。...(术语)弘大之誓愿。愿救一切众生也,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是。观经玄义分曰:安乐能人,显别意弘愿。(中略)言弘...意指修行、成办道业、精进佛道等。又作辨道。唐代初期之禅宗未有“办道”一词,直至中唐,五家七宗之宗风形成后,始...唯识宗分不相应行之法为二十四类,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位,即: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句】 p0528 此略有二谓声闻乘中所说句及大乘中所说句。如瑜伽十三卷十五页至十七页说。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一)入智慧之门户。即指权智,或权智所说之一切教法。智慧指佛果之实智,因地之权智为入于实智之门;又如来自证之智...(术语)五藏之一。持一切染净之有为法,故名法界。内含一切功德之性德,故名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禅林宝训》是一本教内禅净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书。 本书由北宋妙喜禅师和士圭禅师,在江西古云门旧址结茅隐居时...
在中国的禅宗有好多例子,像丹霞烧佛。丹霞祖师到五台山庙里去,冬天很冷下大雪,他把木头佛像拿来劈了烧了。庙里当...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可许多人在亲人死亡时的习俗,却与佛教的道理有相同之处。比如相信人有灵...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条路上经过,看见马祖大师躺在路中间睡觉,于是喊道:老师,请...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终时种种瑞相,都已载在往生传内,这种例子已不胜枚举。我出家...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我们应该将佛法,将佛陀的智慧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这样...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 良善风俗,...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
三分科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分别 | 下篇:三化 |
(术语)略云通肩,又云通披。着袈裟对于偏袒右肩而通两肩着之也。偏袒右肩者,恭敬之相,通肩者,福田之相。故比丘...
内史
圆座
无尽慧
弘愿
办道
二十四不相应法
句
三身
三行
智慧门
法界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心为万行之本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怎样办丧事才有利于亡者?
已伸不收

倓虚大师亲述念佛往生的故事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开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