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比丘资生之具,指戒律允许之十三种衣服、布类。又称十三种衣。即:(一)僧伽梨,译作大衣、重衣。即九条衣、二十五条衣等。(二)郁多罗僧,译作上衣。即七条衣。(三)安陀会,译作内衣。即五条衣。(四)尼师坛,译作坐具、敷具。(五)裙,又称里衣、涅槃僧。即包裹下半身之内衣。(六)副裙,裙之一种。(七)僧祇支,译作覆腋衣、掩腋衣。(八)副僧祇支,覆腋衣之一种。(九)拭身巾。(十)拭面巾。(十一)剃发衣,剃发时穿着之衣。(十二)盖疮巾,又作遮疮疥衣。即覆盖疮疥之巾。(十三)药资具衣,又作药直衣。指疾病时,作为交换药物之衣布。翻译名义大集则以手巾(沐浴用之布巾)、雨衣、包囊(覆资具之布)取代(九)、(十)、(十三)三者,而称十三资具衣。(参阅“法衣”3346) p36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法门之匠人也。如世之工匠,能成诸器,以喻名德,能成弟子之三学也。演密钞四曰:如世工匠成诸器,阿阇梨法...【有缘生作顺后句】 p0554 瑜伽十卷十二页云:问:若有为缘,皆是生耶?设是生者,皆有为缘耶?答:诸所有生,...(名数)皆六祖之后。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也。法眼流入高丽,沩仰至石晋时已亡。今惟云门曹洞临...Daojun 唐代僧人。律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原籍丹徒(今属江苏),一说长城(治所在今浙江长兴)。15...【五现见三摩钵底】 p0283 瑜伽十二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卽于此身等,广说如经。已见谛...(佛名)众香世界之佛名。玄应音义三曰:香积,梵言乾陀罗耶。维摩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名数)佛性有三: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三、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术语)十二合掌之第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一合掌,令当中心坚相着,十指头稍相离,少许开之,此名宁居拏合掌。此...(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眼等五根(指内之胜义根),与声香味触四尘之丸法者,非眼所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又作出佛身血罪。五逆罪之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俱舍论卷十八等所载,若伤害佛之身体以致出血者,则犯此罪,将...【无种性】 又作无有出世功德种性、人天乘种性,为唯识所立的众生之五种种性之一。无种性者虽无三乘无漏种子,然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过去,印度多在都城郊外选择幽静的林地,营建精舍,所以僧...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辈,深明生死事大,不愿沉沦轮回,于是发心修行,积功累德,自化化他...阿那律:又译为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駄,阿泥噜多、阿泥律陀。意译为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修...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为制伏贪毒,可修此观。又作骨想观。依《俱舍论》卷二十二,此...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为劝勉常住僧众虔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以消灾厄,记得...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就好像是交通规则...
十三资具衣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三事法 | 下篇:十三缘 |
(术语)大日之法生身,以塔婆为三昧耶形,故云身塔。大日经疏曰:慈氏印如窣都波形者,以一切如来法身塔故。性灵集...
法匠
有缘生作顺后句
禅门五宗
道宣(596~667)
五现见三摩钵底
香积
三身佛性
坚实心合掌
不可见有对色
出佛身血
无种性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地藏经》利益篇
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那律尊者来由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