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成实论所举的十一种不还之圣者。即:(一)现般,不还之圣者,不生于上界,而于欲界之现身断余惑般涅槃。(二)转世,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而得罗汉果。(三)中般,死于欲界而往色界,于中有之位断余惑而般涅槃。(四)生般,生于色界,速断余惑而般涅槃。(五)有行般,生于色界,加行勤修,经短暂之时而般涅槃。(六)无行般,生于色界,懈怠无加行,经长久之时,余惑自解脱而般涅槃。(七)乐慧,(八)乐定,此二者同属上流般,前者生于色究竟天,断余惑而般涅槃;后者生于无色界有顶天,断余惑而般涅槃,彼虽生于无色界,以经色界之生,故摄于色界。(九)信解,(十)见至,此二者乃修道中钝、利之二根,俱舍七圣中之第三、第四。(十一)身证者,乃入灭尽定而身得寂静乐者。[大乘义章卷十一本] p32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平钵受食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时有病,或钵小,或堕案上。”(含注戒本卷下·七·九)...(术语)观无量寿经十六观中第十二观之一。普观想无量寿佛与极乐世界之禅定也。经曰: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不相应行皆非实有】 p0342 成唯识论一卷十五页云:不相应行,亦非实有。所以者何?得非得等,非如色心及诸心所,...(杂语)又曰故二。比丘在家时之妻也,对于出家时,谓之本,为配遇故曰二。五分律一曰:我与本二作不净行。...【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p1254 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游于三世平等法性者:显示世尊记别三世殊胜功德。谓如现在、记别...凡二卷。唐代慧苑撰。本书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之难字加以注音释义。为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之略称。又作...【一切精进】 p0005 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精进?谓此精进,略有二种。一者、依在家品精进,二者...【答摩】 p1187 此数论外道三德之一。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梵云答摩,此名为暗。钝暗之暗。...戒本疏·百众学法:“十诵云,不溢钵受食,此则了于平钵之言。”行宗记释云:“十诵,名相显了。谓受食不许满溢,故...【无贪善根】 p1062 集异门论三卷七页云:无贪善根者:无贪云何?答:谓于欲境,诸不贪,不等贪,不执藏,不防护,...(术语)密教谓三密行业相应,修行圆满具足,心中自开显内证之无量功德,于意证得依正无碍十界平等之佛身。真言名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这个你要深...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大家在平时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得意的时候要心安...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有烦恼、妄想的所有的种子都存在阿...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就叫娑婆世界。所谓娑婆世界就...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超法门,乃上根利智的人才能修学,不是中...
十一种不还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一遍使 | 下篇:十一种月喻 |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 一者、粗 与心相应故。 二者、细 与心不相应故。 又粗中之粗,凡夫境...
溢钵受食戒开缘
普观
不相应行皆非实有
本二
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慧苑音义
一切精进
答摩
平钵受食
无贪善根
显得成佛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发心往生者,皆得无量诸佛护念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