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即:(一)信,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有信实有(于诸法实事之理中,甚深信忍)、信有德(于三宝真净之德中,甚深信乐)、信有能(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甚深信力)三种。(二)惭,惭即惭天。谓心常知惭,崇重贤善,耻往昔所作过恶,则能对治无惭,息诸恶行。(三)愧,愧即愧人。谓心常知愧,不为暴恶,悔往昔所作过非,则能对治无愧,息诸恶业。(四)无贪,谓于五欲顺情等境,心生厌离而无所染着。(五)无瞋,谓于五欲违情等境,心常忍辱,不起忿怒。(六)无痴,谓于一切理事等法,明解决了,无所迷惑。(七)勤,谓于一切善法,精进修习,不生懈怠,圆满善业。(八)安,安即轻安。谓远离粗重恼乱,及除障定之法,调畅身心,而转安适。(九)不放逸,谓精进身、口、意三业,于所断之惑及所修之善,加功勇猛,速令成满世间出世间之一切善法,而无放逸。(十)行舍,谓精进身、口、意三业,令心平等,寂静而住,舍离一切掉举、昏沉等障。(十一)不害,谓于一切有情众生,无所损恼,不加瞋恚,常运慈悲之心,拔其危苦,与其安乐。[成唯识论卷六] p32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指外、内、法乐等三乐,乃依往生论注卷下所立。即:(一)外乐,为五识(眼、耳、鼻、舌、身)缘五境(色、声、香...(名数)胎藏界曼荼罗除中台大日如来外之四方四菩萨也。【又】观音,弥勒,普贤,文殊。此四菩萨与娑婆之众生因缘最...【不相违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某一法之生、住、成、得等状态不起障碍作用者,均为该法之不相...全一卷。日僧空海撰。又作吽字释、吽字真言。为日本真言宗十卷章之一,三部书之一。今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解说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云,若在寺内寄宿处有宝,自捉、教人举。当识囊相器相,开解看几方圆几新故。有索者,问...【念防护意】 p0803 瑜伽二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入禅思门、入智慧门、入总持门、入辩才门。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入智慧门是菩萨...又作五佛冠、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即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诸佛顶尊等所戴之宝...二因之一。缘,缘助之义。指一切功德善根能资助智慧之了因,开发正因之性。[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明三藏法数...【五种违逆学法及五种随顺学法】 p0292 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页云:复次于毗柰耶勤学苾刍、应知有五违逆学法,应当远离...(术语)三明与三慧也。无量寿经下曰:得深禅定诸通明慧。同慧远疏曰:明谓三明,慧谓三慧。...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傅翕,婺州义乌县(今浙江义乌)人。傅大士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与表情。也就是能够把自己内心想要对人表示的关怀、体贴和勉励...【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 这以下有三个要断的,而且是有重的、中等,跟轻的,最重的是丝绵绢帛,这个最严...在印度有一个江洋大盗,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残,杀盗淫掠,世间上的恶事无不做尽,官府于是下令缉拿,要将他绳之以法...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七组人。母亲从二〇〇七年开始念...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众生,成佛道。但净土法门是不许...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集中,则对所有的见闻觉知,都不可能在记忆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十一善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一净 | 下篇:十一想 |
(术语)从法华经见宝塔品末: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结跏趺坐。至嘱累品中:多宝佛塔还可如故。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