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语。全称接入一问讯。住持于引见大众时,不各自为礼,而由大众一同行问讯礼,称为一问讯,为禅林礼则之一。[禅林象器笺礼则门] p6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冥利。佛菩萨加被于人身之利益,非凡人所能觉知。法华玄义卷六上(大三三·七四八中):“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梵语 naihsargika-prāya?cittika,巴利语 nissaggiya pācittiya。又作泥萨祇波逸底迦、尼萨耆波夜提、尼萨祇贝逸...(术语)Prakāśamati,沙门名,译曰照慧。见求法高僧传二。...(术语)八苦之一。人之一身,自色受等之五阴而成,其五阴之势用炽盛,故曰盛阴。受于盛阴一切之苦,谓之五阴盛苦。...亦名:减半月浴戒开缘 子题:病时、作时、风雨二时、道行时、春后四十五日、夏初一月、热时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亦名:俗人入寺本意、入寺本意 子题:俗人入道之缘、俗人出离之轶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 入...(名数)一,莲华龙王。二,翳罗叶龙王。三,大力龙王。四,大吼龙王。五,小波龙王。六,持驿水龙王。七,金面龙王...(人名)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诃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杂语)Gomaya,译言牛粪。行事钞下一曰:巨磨,此翻牛屎。...生死相续,由惑业苦。 一、惑 发业润生烦恼名惑。 二、业 能感后有诸业名业 三、苦 业所引生众苦名...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靠自力修行,我们解决不了见惑思惑的问题。没有遇到出离之缘,就是没有遇到佛力加持的强缘、增上缘。所以虽然也有点...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这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成就佛...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该吃动物。因为动物也是一个生命,一个...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所以在古代,我们以前的寺院规矩就是这样,好好地到寺院来...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
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两土教主的法身同是毗卢遮那。对华藏世界与极...【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口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要把它断除;身有三种过...
一问讯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一假一切假 | 下篇:一宿觉 |
【意根于二处增上】 p1210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页云:意根于二处增上。一、能续后有,二、自能随转。能续后有...
冥益
尼萨耆波逸提
般迦舍末底
五盛阴苦
半月浴过戒开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清信士女入寺本意
七龙王
善无畏
巨磨
惑业苦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一切众生皆得度脱之道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