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将一日区分为晨朝、日中、黄昏等三时。依印度古代之风俗,将一日分为昼三时与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则一日共有六时。故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七上):“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参阅“六时”1283) p2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至奖者】 p0632 瑜伽八十三卷一页云:于所应作,及不应作,能开示故;名至奖者。...乃有关悉昙学之四部要典:(一)唐代智广撰悉昙字记一卷,(二)日本安然记悉昙十二例一卷,(三)法华梵释,(四)真言句义...【表无表业】 p0793 如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二卷一页至十八页广说。彼云:若成就身表,彼成就此无表耶?答:应作...【四苦】 一生苦,果报始起为生,生时有苦,故名生苦。二老苦,身体衰变为老,老时有苦,故名老苦。三病苦,四大增...(术语)诸宗各有列祖传来之奥旨。世世传受,如人体之血脉相连,故云。密家最重之。起信注疏一曰:血脉相承,一向蹑...唐末五代诗僧。湖南益阳人,俗姓胡。自号衡岳沙门。幼于沩山同庆寺出家习学律仪,性喜吟咏,不求名利,后赴潭州石霜...(术语)对于见道之四加行位第一位,即经了总别之念处,而自此专观四谛十六行相之位也。此为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一)五蕴之旧译。众,含有和集之义。与五阴同。(参阅“五蕴”1212) (二)又作出家五众。即:(一)比丘(梵 bhiksu,...【蕴等十法各有三义】 p1454 辩中边论中卷七页云:此蕴等十、各有三义。且色蕴中有三义者:一、所执义色。谓色之遍...(传说)涅槃经十四,记释帝桓因身变为罗刹,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之半偈,与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之半偈。...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布袋和尚,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禅机幽默,所以被称为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或者念大乘经典才是修行,反而觉得做饭、烧开水、或者游山玩水...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
因缘所生法是这样,你越执着它,它对你的限制、伤害就越重。你把它放下以后,你不随物转,即能转物。就因缘所生法,...
出家因缘及与虚云长老师徒因缘 记者:您19岁即徒步往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礼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为师剃度出...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惟有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业深重,死后堕落,作一...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问: 如何分别布施的物品? 答: 应布施众生所需物品,功德为大。若众生缺米和油,应施米油。若众生缺药,应施药或...
一日三时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一钵 | 下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菩萨)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至奖者
悉昙四书
表无表业
四苦
血脉
齐己
暖法
五众
蕴等十法各有三义
夜叉说半偈
布袋和尚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重报轻受

层级越高的法界,时间的质量越大

绍云长老访谈录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