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钞·自恣宗要篇:“增一云,告诸比丘,恒一处止,有五非法。意乐屋舍器物;又着财产,恐人夺之;或多集财物;贪着亲亲;恒共白衣往来。反此,得五功德。”(事钞记卷一三·二七·一九)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他那】 此云处。真谛云:住处有二:一、境界处,游历之境,为化在俗之流。二、依止处,为统出家之众,此即祇...(名数)有名有实谓为有。有有三种:一、相待有,待者对待之义。如对于长而有短,对于短而有长,对于境而有心,对于...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说过去无数劫中有几万千百之佛出世利生,并列举诸佛之名...(术语)法华迹门十妙之一。如来说大小偏圆之法,咸使众生悟入于佛之知见也。...【乐闻】 p1307 集异门论十卷十页云:乐闻者:谓所发语,软滑调顺;是名乐闻。...(堂塔)在舍卫国。长阿含经六曰:一时佛在舍卫国清信园林鹿母讲堂。杂阿含经二曰:一时佛在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白...(术语)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立,摄人最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于京城建之,...地名,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各...(一)为三性之一。又作善。指一切诸法性质之分类中,其性质为善者。据成唯识论卷五载,凡能顺益此世及他世者,称为善...资持记·释释相篇:“毳,即兽毛。”(事钞记卷二○·四五·一六)...(术语)僧伽有理事二和,同一界内之僧,身口意三业无乖角,谓之事和。同破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谓之理和。...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自己跟融明大师放在同水平上,并没有说好像傲慢的以师尊的角...
素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吃素菜,主要是因为素菜过于清淡、没有什么显著的诱人滋味。那么...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都能够达到佛陀一样的功德圆满,有没有...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地过一生?得靠你的善根,你能把过去的...问: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要修到阿罗汉的果位,淫欲的念头方可断尽,如此看来我等凡夫想...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 大安法师答: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
比丘恒一处止有五非法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比丘性好粗语偷兰 | 下篇:比丘悭衣事 |
(杂语)以染身之垢喻烦恼之心也。无量寿经下曰:犹如净水。洗除尘劳垢染故。...
他那
三种有
诸佛经
说法妙
乐闻
鹿母讲堂
方等戒坛
舍卫
善性
毳
理和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何谓佛度「有缘人」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