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释十卷四页云:颂曰:诸佛过诸蕴,安住诸蕴中。与彼非一异,不舍而善寂。此颂显示断蕴甚深。诸佛过诸蕴安住诸蕴中者:谓诸如来,超过色等五种取蕴;住无所得法性蕴中。与彼非一异者:虽已舍遍计所执诸蕴;而与彼非异。以即安住彼法性故。亦复不一。若是一者;遍计所执,应同法性,成清净境。不舍而善寂者:谓不弃舍圆成实蕴,即是妙善涅槃体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印契名。又名火院,火炎,火院界印,或火院密缝印。为使四方结界外,围绕以火,令魔不能入所结之印明也。以...指与寂静法(息灾法)相应之真言。据大日经疏卷七载,若真言中有纳么、莎缚诃等字,即是修三摩地寂静相应之真言。要...(术语)Namo buddhāya,归命于佛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名数)智度论二十六明佛十八不共法中说六无减:一欲无减,欲度脱众生之欲心所也。二精进无减,为度众生勤而不倦之...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法所受用者,谓纸素竹木上书经像,或箱函器幞,曾经盛贮,克定永施,不许改转。此则一定,敬...【分别】 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是心及心所对境生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俱舍论》卷二举...(杂语)宗镜录二十四谓心王即是师,十数即是十弟子,十弟子各具十德。如十心数,随有一起,十数即随起,虽以一数,...【断对治】 p1416 如对治修中说。 二解 如四种对治中说。 三解 杂集论九卷十三页云:断对治者:谓方便及无间道。由...又称十二种恶戒。恶律仪者,谓所不应作之律仪。即:(一)屠羊,或杀而食之,或杀而卖之,以取利资生。(二)养鸡,因嗜...为大乘起信论之法相。四信,指虔信真如、佛、法、僧三宝等四者之信心。五行,指施门、戒门、忍门、进门、止观门等五...(书名)十卷,明宋濂蓍,袾宏集。...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觉明妙行菩萨对常摄说: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这个点示确实具有深切的因缘,内涵很深广。这个...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并非所有的痛苦都令人难以忍受。吃亏往...【普劝修持一。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孙...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逐至悬崖边上,脚下是万丈深潭,深潭里三条毒龙张着血盆大口...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个是在当时明朝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说:你年纪轻,精神体力好,你...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均会向其礼拜赞叹而对他们说:我是非常尊敬你们的,什么缘故...
断蕴甚深
【法相辞典】
【断蕴甚深】 p1416
上篇:杂染居处及无杂染居处 | 下篇:归依佛 |
【释曷攞】 寄归传云:唐言小师。毗奈耶云:难陀比丘,呼十夏比丘为小师。如僧睿谓僧导云:君当为万人法主,岂...
金刚炎
寂静相应真言
南无佛
六无减
法受用物
分别
十大弟子即佛十心数
断对治
十二恶律仪
四信五行
护法录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这八个字误却了往生大事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吾和身的关系

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