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九页云:智多耶?境多耶?答:境多非智。所以者何?智亦境故。谓智唯摄一界一处一蕴少分。境摄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有作是说:智多非境。所以者何?如非想非非想处下下品一剎那受,为欲界十智知。谓九不同分界遍行随眠相应品智,及善世俗智知。为欲界十智知。乃至无所有处亦尔。为非想非非想处十六智知。谓十一遍行随眠相应品智,及修所断贪慢无明相应智,无覆无记善世俗智。如是总有九十六智。幷无漏智,九十七智,知彼一受。余受余法,如理应知。是故当知智多非境。彼说非理。所以者何?彼智相应俱有等法,及智自性,皆是境故。设智非境;其境尚多况智亦境而境非多。问:若智亦境;智境何别?答:能知是智,所知是境。复次智、唯非色,无见、无对,有为、相应,有所依,有所缘,有行相。境,通色、非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为、无为,相应、不相应,有所依、无所依,有所缘、无所缘,有行相、无行相。复次智唯三世,三谛所摄。境通三世非世,四谛所摄。此等名为境与智别。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Satipirita)为斯里兰卡(锡兰)佛教徒日常之最大法会。该法会连续举行七天,主要在祈求丰收等,故亦称七天祈福法...即螺贝。法具之一,乃如来说法音声之标帜。为尊重法螺,故称宝螺。千手经(大二○·一一一上):“若为召呼一切诸天...1、指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之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术语)谓如来所证之法,真实清净也。对于二乘之伪,故云真实,无累不脱,故云清净。法华经如来神力品曰:我等亦自...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 三能作轻 四能作自在 五能有主 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 八随意所作 次六和敬而辩八种变化者。...亦名:白停法、舍僧残行法、白舍行法 子题:舍行法、白行法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善见,若行别住人,有人请,或与...(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杂语)法华经曰:众圣之王说法教化。法华玄义六曰:诸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有因缘故亦可说。...巴利语 jhāpita。又作阇维、阇毗、耶维、耶旬。意译为烧燃、烧身、焚烧、烧。即火葬之意。行荼毗之火葬场即称为荼...(术语)法性之异名,法性为万法之本,故名法本。往生论上曰:随顺法性不乖法本。...dunjianzhizheng 8世纪末吐蕃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的论争。顿,一作顿门,以汉地佛教禅宗僧人大乘和尚为代表。渐。...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缘才能成就这一粒米呢?农夫播种、耕耘、施肥等等,辛劳的...⊙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 ⊙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举行禅七法会,本老每个禅七开示时都到禅堂讲开示。此文根据本老第三个禅七开示...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 第一个就讲舍,舍就是布施。布施首先就讲财,第一就...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要绝对相信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长素,当少吃。以不在家亲杀为定章,庶...
境多非智
【法相辞典】
【境多非智】 p1289
上篇:粗行细行 | 下篇:境界有对与所缘有对作顺后句 |
(杂语)欲使代人礼他,则先使代人受自己之礼拜。即传拜也。释氏要览中曰:代礼若此方俗之传拜也。十诵律云:弟子游...
萨帝毕利多法会
宝螺
十身
真净
八种变化
忏僧残波利婆沙有缘白停法
身命
说法
荼毗
法本
顿渐之争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修福从珍惜一粒米开始
慧律法师开示录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