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又此诸取,若未断灭;随观彼有三种过患。若已断灭;随观彼有三种功德。一者、于诸行中所生诸取,行若变坏;便生愁等。应知是名第一过患,已得诸行变坏所作。二者、于诸行中所生诸取,为得未得可意诸行,于追求时,广行非一种种众多差别不善。由此追求,行不善故;住四种苦。一、将现前邻近所起,二、正现前现在所起,三、他逼迫增上所起,四、自杂染增上所起。应知是名第二过患。三者、即由如是恶不善法爱习为因,身坏死后,往诸恶趣。应知是名第三过患。与此相违,于诸取断,随观三种功德胜利。如应当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Puningzang 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始刻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至元二十七年完成。559函...即日本天台宗所传之圆顿戒。圆顿、大戒均属赞叹戒德之语。无作,新译作无表,为戒体之通称。戒体为非色非心,住于受...(佛名)又作须扇多。佛名。译曰甚净。见玄应音义三。梵Suyantu。...【净业】 p1002 瑜伽九十卷六页云:一切能往善趣妙行,皆名净业。 二解 杂集论八卷六页云:净业者:与如是等诸杂染...(术语)忽然心起,缘善恶之境,谓之独头心,更相续而缘前念,谓之重缘心。小乘戒中亦立心戒,依此重缘心也。...又作即事而真。事,谓事象、现象。即所有生灭差别现象界之事物皆是常住真实之真理。此系隋唐时代佛教之基本概念。僧...(术语)谓三世之诸法,不可得一实体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梵语 ?mā?ānika。十二头陀法之一。又作冢间坐。比丘住冢间,见死尸臭烂狼籍,火烧鸟啄,即思惟无常,修苦空之观,...【转根】 p1407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一页云:问:何故转根?答:于薄少升进,不生喜足故;为植引发胜定力故;为植多闻...(人名)宋处元之号。作义例随释六卷,破斥从义之纂要。见佛祖统纪十四。【又】(寺名)罗什三藏译场之名。释氏要览...【得差别】 p0994 俱舍论四卷十六页云:已辩自性;差别云何?且应辩得。颂曰:三世法各三。善等唯善等。有系自界得...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的,而且在这里头忍受苦。 ...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本的功夫,要至诚恭敬拜,忏悔无始劫来的业障。心里起的种种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早年是读书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几岁在读儒家典籍时,桌案上常常写着生死事大四个...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能进京求取功名,只好在附近的城市里,设了一个小学堂,招集一...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好,总与父母顶撞,且非常顽固的无神论者。由于我总在外面吃饭...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求获八法,是为了众生,为了利他;看似自利,实为利他。世尊说...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就叫疏杂,就比较疏一点,不那么亲了。如果修正助二行,当下这...
诸取未断有三过患
【法相辞典】
【诸取未断有三过患】 p1355
上篇:诸佛非一非多 | 下篇:诸随烦恼四相差别 |
(职位)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为法。此师曰依止阿阇梨。五种阿阇梨之一。见四分律三十四。...
普宁藏
圆顿无作大戒
须延头
净业
重缘心
触事而真
三世不可得
冢间坐
转根
草堂
得差别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拜佛礼忏之要诀
死心念佛,莫换题目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菩萨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