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页云:意乐者:谓于诸法正观察忍、为所依故;于佛善说法毗奈耶,不可引夺。于他所证,深生信解。信有功德为所依故;于三宝所、及于获得自义利所,深信无动。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mukha 之音译。意译口、面、门。又作母骞。华严探玄记卷三(大三五·一五一中):“依梵语,称面及口并门,悉...梵语 paca bhiksavah,巴利语 pa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乃释尊成道后,初转法轮所度化之五位比丘。悉...刻有经文之石柱。又作石幢。一般多使用八角形之石柱,其上刻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风盛行于唐朝中期至五代辽金之顷...(术语)十不二门之一。众生诸佛及依报为外境,自己之心法为内境,观二境而使互融,入不二之妙,名为内外不二门。...【近住律仪】 p0819 杂集论八卷一页云: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近住律仪?依止不能远离恶行,及不远离欲行。是...迦奢布罗,梵名 Ka?apura,或 Kā?apura, Kājapura。古代中印度憍赏弥国(梵 Kau?ājbī)之城名。据大唐西域记卷...梵语 sendriya-kāya。即指人之身体。全称有色根身。色,乃物质之意,即有形状之物。根,即眼、耳、鼻、舌、身五根...为天台宗“十不二门”之一。天台宗谓权实诸法相融、平等无二,称为权实不二。“权实”指权假与真实。就人而言,九界...(术语)谓阿弥陀佛广大之誓愿力,为众生得信往生净土者之强增上缘也。...【一来果向及一来果】 p0016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若先已断欲界六品,或七八品;至此位中,名第二果向。趣...表示诸法实相无去来相之用语。即宇宙间一切万事万物之真实本质与样态本本然然,于时间上亦无所谓的去来之别,而惟是...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地藏经》每一品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生怎么样做?死怎么样做?平常时我们怎么样做?我们要经过山林或者渡河,心里...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心专注一境上,令心止息。或缘佛之...很久以前,当时的印度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所统治。有一次,印度境内爆发传染病,阿育王担心疫情扩大,阻断皇宫对外的...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在家居士,生活工作生活中如何修,更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明基...智者大师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什么叫做禅?简单的讲就是真空妙有。 有些人以为禅就是完全的摄用归...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不光泽、不称意、不可念的。没有老病死我们也不用学佛,所以世...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逸多...
意乐
【法相辞典】
【意乐】 p1207
上篇:意行 | 下篇:意成身 |
子题:具戒戒善、五八十戒戒善、菩萨戒戒善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具戒戒善)就十业中,互为四句:一、善而...
目佉
五比丘
经幢
内外不二门
近住律仪
迦奢布罗城
有根身
权实不二门
弘誓强缘
一来果向及一来果
宣古未了宣今到来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推荐】《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八岁的沙弥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净界法师: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学佛是为了什么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