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九卷十五页云:何等名为瞋恚五相?一、有增恶心。谓于能损害相,随法分别故。二、有不堪耐心。谓于不饶益,不堪忍故。三、有怨恨心。谓于不饶益,数不如理随忆念故。四、有谋略心。谓于有情,作如是意:何当捶打,何当杀害;乃至广说故。五、有覆蔽心。谓如前说。于此五相,随阙一种,即非圆满瞋恚之相。若具一切;方名圆满。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复有苾刍。于此内身。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此身中。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梵语 brahmaloka,巴利语同。又作梵色界、梵世天、梵世界、梵界。指梵天所支配之世界。又“梵世”一词亦可作为色界...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举出,修行者修禅定时,有如下三种瞋恚之发相,即:(一)非理瞋相,修行者修禅定时,瞋觉突...【所取】 p0733 瑜伽八十九卷十一页云:问:何所取?答:欲、见、戒禁、我语、是所取。 二解 杂集论三卷十...法界次第云:十善者,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 一、止 止则止息己...【听闻正法】 p1463 瑜伽四十四卷八页云:若诸菩萨、欲听法时,作五种想,应从善友,听闻正法。一、作宝想。难得义...(名数)六波罗蜜之略。...(术语)六根之一。眼识发生之所依者。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其体质清净,是为实之眼根,不可以肉眼见者,是名胜义根...唐代僧。幼习佛道,博学多闻。从大义修习天台学,复从左溪尊者学三观,皆能精通奥旨。于宝应年中(762),声名远播...(杂名)修禅者所住之岩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园林浴池,经行禅窟。又如会住湖南东寺。号禅窟。...(譬喻)生死界为凡夫好游之所,又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为园。往生论注下曰: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慧命台上坐木鱼。 禅堂内分东西两大广单,中有佛龛。佛龛后...
《佛说离睡经》前半部分乃述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行,不堪睡魔引诱,昏昏欲睡时,佛陀即以三昧力得知,便现其前...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 当时,世尊为比丘们开示:现在要为大众解说,修习四种善...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几乎就是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好象没有什么重心可言,内心常感觉到空洞无聊,即使是看电影、...问: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事,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常常一事无...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
瞋恚圆满五相
【法相辞典】
【瞋恚圆满五相】 p1322
上篇:瞋恚增上果 | 下篇:数识 |
(杂名)内四供之西北二供也。秘藏宝钥上曰:金宝法业歌舞人。...
循内外身观,身念住
梵世
瞋恚三种发相
所取
十善(二)
听闻正法
六波
眼根
神回
禅窟
生死园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禅堂法器与规矩详解

《佛说离睡经》十种离睡之法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圣严法师:不要让人生空虚无奈
大安法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摆脱焦躁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