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智论七卷五页云:智摄慧,慧摄智耶?答:慧摄智;非智摄慧。不摄何等?谓无漏忍。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全一卷。略称声字义、声字实义。日僧空海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本书自真言密教之立场阐明声字实相(一切音声文...(人名)Pūraṇakāśyapa,又作棓刺拏,布刺拏,不兰迦叶,补刺那迦叶,布赖那伽叶,布刺拏迦叶波,晡刺拏迦摄波...【转轮王乐】 p1409 瑜伽四卷十四页云:又人趣中,转轮王乐,最胜微妙。由彼轮王,出现世时,有成就七宝,自然出现...【从何而得断】 p1030 集论五卷三页云:从此而得断者:从何而得断耶?不从过去。已灭故。不从未来。未生故。不从现...即从根本无明中,生起更为粗显之种种烦恼。又作枝末不觉。乃“根本无明”之对称。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三(大四四·三○...又作内五事。为难提释经所载五种发自内心之法。即:(一)舍不信意,谓佛弟子于如来之法,应常存正信之意,则无量法门...(术语)身口意之三业为能作,其发动造作云所作。无量寿经上曰:亦无所作,亦无所有。慧远疏曰:亦无所作无因可作,...(术语)西国之法有,以钱财或庄田寄附寺院限七僧常供斋食者,谓之七僧斋。俱舍光记十八曰:有檀越布施钱财或庄田等...(譬喻)贫女不知埋伏宝藏,困穷贫苦。智者教之,使发掘,得大安乐。以喻众生不知有佛性,自沉沦于生死,佛教之使悟...亦名:同法赏人后悔戒制意、同法后悔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同法赏人后悔戒七十四。凡众物共有,...亦名:共粗语戒释名、粗语戒释名、粗语戒释名、粗语戒释名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释戒名者,淫欲鄙恶,极是不善,...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观心,法无来处。如何能见性呢?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1、不贪名闻利养:名利心是苦,平常心是道; 2、不在身体上下功夫:身为苦本,法性常乐; 3、不陷入人情世故:人情...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拥有的越多,负担就越重。有些东西明明拥有了,却不属于你的;有些东西看似没拥有,却...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好誉而恶毁,人之...第一日 上:念佛的障碍 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碍除掉。你们跟我们这些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
智能相摄
【法相辞典】
【智能相摄】 p1152
上篇:智证得 | 下篇:最胜见 |
(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证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
声字实相义
富兰那迦叶
转轮王乐
从何而得断
枝末无明
内五法
所作
七僧斋
贫女宝藏喻
同羯磨后悔戒制意
与人女粗语戒释名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发心往生者,皆得无量诸佛护念
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懂得舍弃便是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