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二卷二页云:境界、所缘、复有何别?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心心所法,执彼而起;彼于心等,名为所缘。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因明用语。又作法自相相违因(梵 dharma-svarūpa-viruddha-hetu)。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四相违过...(术语)于一微尘中入一切之三昧,谓为尘尘三昧。华严经贤首品偈曰: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菩萨)如意轮观音也。...亦名:缓急二仪 子题:犯罪有三种、重制、急制、缓制 资持记释云:“彼(毗尼母)论第七明 犯罪有三种 :一、初犯缘...【现证境觉证外境有不成】 p0957 唯识二十论八页云:诸法由量,刊定有无。一切量中,现量为胜。若无外境;宁有此觉...(印相)又曰觉起印,惊觉一切如来印。惊觉入定诸佛令护念行者之契印也。...乃指自日本镰仓时代末期始,至室町时代之期间于京都、镰仓之五山所开板之禅籍及诗文集等。镰仓时代中期曾于京都泉涌...【无恚心】 p105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于彼所缘,瞋恚断故;名无恚心。...五篇,即分犯罪以为五等也。一、波罗夷,二、僧残,三、波逸提,四、提舍尼,五、突吉罗。此五等犯罪,若以世俗罪律...(术语)梵语驮耶演那Dhyāna,译为静虑。七种定命之一。此静虑有生定之二种,为生于色界四禅天,修其禅定,谓之四...为“始觉上转”之对称。密教根据释摩诃衍论“随染本觉”(二种本觉之一)之相所立之教法。谓众生心中皆有先天本有、...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提醒你们注意。心里念,不要做形式,不要太管外表了!心不诚恳...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富有,但是内心却十分空虚,总觉得家里还少了什么似的。 有一...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从前面知道,我们这个身...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中,何以不来? 答曰:众生罪重故,诸佛菩萨虽来不见。又法身...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猛厉的贪欲、追求,都会当下瓦解、融化。然后断爱欲,年老之人...慈云忏主说: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1)无不常值佛苦,而有花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 (2)无不闻说法苦,而有水鸟树...
境界与所缘差别
【法相辞典】
【境界与所缘差别】 p1290
上篇:疑结 | 下篇:对治善 |
【无边识处解脱】 p1081 显扬四卷三页云:为欲发起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辩等诸功德故,又为证得能助发起彼诸功德心自...
法自相相违过
尘尘三昧
如意轮菩萨
遮性二戒急缓之义
现证境觉证外境有不成
金刚起印
五山版
无恚心
五篇
静虑
本觉下转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富在福慧之中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众生堕三恶道中,佛菩萨为何不来救拔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