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五卷二页云:此中尽所知义者:谓于杂染清净法中,穷一切种差别边际。是名尽所知义。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如是等。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数)天台大师由南岳传受三种之止观:一渐次止观,初浅,后深,如彼梯磴,初持戒,次修禅定,后渐修实相也。大师...(人名)Gopā,之转。悉达太子夫人耶输陀罗之称。...(杂语)欲使代人礼他,则先使代人受自己之礼拜。即传拜也。释氏要览中曰:代礼若此方俗之传拜也。十诵律云:弟子游...(一)为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说五种法师之行。谓于经文能:(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法华文句...(喻)菩萨的誓愿深广如海。...又称三劫三千佛、三世三千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相次出世之三千佛。即庄严劫(过去世)一千佛、贤劫(现在世)...(仪式)早朝之参禅也。于粥罢为之。禅门清规曰:阖院大众,朝参夕聚。...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喜受】 五受之一。即于顺境,其心适悦的感受;为受心所对苦、乐、忧、喜、舍五受之一。在欲界、初禅及第二禅中,...(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别受,“通受”之对称,即指仅受摄律仪戒之一分,而不通于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受此戒时,须具足十师(三师七证)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们根器差、业障重,修行之路不妨慢慢走...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微笑而立。 修行者不解其意,再问该如何修行?和尚提起布...【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析分析到极微,好比一张纸切一半、再切一半,切到最后似有似无...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念经念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念佛可无间断。念经则不能如...什么叫邪?发邪心,立邪愿的相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
有的人到外面去旅游,好一点的酒店洗漱用具是免费的,临走全部都带上,拿回来一大堆,猴年马月都用不完,给自己添这...
尽所知义
【法相辞典】
【尽所知义】 p1286
上篇:说菩萨戒 | 下篇:境相 |
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相,指现象差别之事相;性,指其实性之真如。谓除一真如之外,别无万法之自体,故摄现象界...
三种止观
瞿毗耶
代礼
五种行
愿海
三千佛
朝参
菩萨解脱五义
喜受
身命
别受菩萨僧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佛学常见辞汇(六画)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大安法师:什么叫发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