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七卷一页云:除阿罗汉临涅槃时、最后心心所法,诸余已生心心所法、是等无间缘性。此缘生法、等而无间;依是义立等无间名。由此色等皆不可立等无间缘。不等生故。谓欲界色、或无间生欲界色界二无表色,或无间生欲界无漏二无表色。以诸色法、杂乱现前;等无间缘、生无杂乱;故色不立等无间缘。尊者世友、作如是言:于一身中,一长养色、相续不断,复有第二长养色生、不相违害;故不可立等无间缘。大德复言:以诸色法、无间生起,或少或多。谓或有时、从多生少;如烧稻秆大聚为灰。或时复有从少生多;如细种生诺瞿陀树,根茎枝叶、渐次增荣,耸干垂条,多所荫映。岂不心所无间生时、亦有少多品类非等?谓善不善无记心中,有寻有伺三摩地等。此于异类、实有少多;然自类中,无非等义。谓无少受、无间生多,或复从多无间生少。想等亦尔。无非等过。岂唯自类前能为后等无间缘?不尔。云何?前心品法、总为后品等无间缘;非唯自类。且于受等自体类中,无少生多、以说等义。唯执同类相续者说,唯自类有等无间缘。心唯生心,受唯生受;乃至广说。若从无染、无间染生;此染心中所有烦恼、用先灭烦恼为等无间缘。如出灭定心、还用先灭正入灭定心为缘故起。彼说非善。出无漏心、应阙此缘而得生故。不相应行、亦如诸色,杂乱现前;故非等无间缘。三界及不系、可俱现前故。何缘不许未来世有等无间缘?以未来法、杂乱而住,无前后故。如何世尊知未来世、此法无间,此法应生?比过现法、而现知故。传说:世尊见从过去如此类业、此类果生;是法无间、生如是法。又从现在如此类业、此类果生。是法无间、生如是法,如是见已;便于未来诸乱住法、能正了达此法无间,此法应生。虽如是知;而非比智。由佛比类过去现在因果次第,便于未来乱住诸法、能现了达。谓未来世、如是有情、造如是业,招如是果;是愿智摄。故非比智。若尔;世尊未见前际,于后际法、应不能知?有余复言:有情身内、有未来世果因先兆,是不相应行蕴差别。佛唯观此,便知未来;非要现游静虑通慧。若尔;诸佛便于未来占相故知;非为现证。故如经部诸师所言、世尊举意、遍知诸法,非比非占。此说为善。如世尊说:诸佛德用、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若于未来、无定前后次第安立;何故但言世第一法无间,唯生苦法智忍;不生余法?如是广说,乃至金刚喻定无间,唯生尽智;不生余法?若此法生、系属彼法;要彼无间,此乃得生。如芽等生,要藉种等。然此非有等无间缘。诸阿罗汉最后心心所、何缘故说非等无间缘?无余心等续此起故。岂不如是无间灭心、亦名为意?后心无间,识既不生;应不名意。意是依所显?非作用所显。此最后心、有所依义。余缘阙故,后识不生。等无间缘,作用所显。若法、此缘取为果已;定无诸法、及诸有情、能为障碍,令彼不起。故最后心、虽得名意,而不可说等无间缘。若法、与心为等无间,彼法、亦是心无间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无心定出心心所,及第二等二定剎那。第二句者,谓初所起二定剎那,及有心位诸心心所、生住异灭。第三句者,谓初所起二定剎那,及有心位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谓第二等二定剎那,及无心定出心心所生住异灭。若法、与心为等无间,与无心定为无间耶?应作四句。谓前第三第四句、为今第一第二句。即前第一第二句、为今第三第四句。从二定出诸心心所、望入定心,中间远隔;如何为彼等无间耶?中间不隔心心所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中有有无】 p0360 显扬十八卷六页云:又命终后,或有中有。谓将生有色界者。或无中有,谓将生无色界者。...【正行八相】 p0503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云何正行?谓与上相违,离别过失,宣说对治;当知后后之所引发八种...【苦无味受】 p08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二页云:若受、与彼为安足处;名有味受。苦受、不与爱、或一切烦恼、...乃指世间教而言,即不说宗教解脱,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为人,与奉行十善能生天界之世俗宗教。亦指人天乘,系导入佛乘...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萨婆多,欲作住处,先看水中有虫不?有者,作余井。犹有,舍去。凡用水法,应清净者。如法漉...(植物)陀罗尼集经十一曰:欲除家内一切灾祸,取伽罗树枝,若无此木取石榴枝,寸截涂酥酪蜜,咒之一遍着火中。案此...(经名)谓般若部之诸经。以是为五味中熟酥味故也。法华玄义二上曰:熟酥经,二种因果狭下短,一种因果广高长,则二...(1920~1973)河北滦县人。法名仁孝。民国二十七年(1938)礼庆一法师出家,次年于哈尔滨极乐寺倓虚大师座下受具足...全一卷。宋代慈贤译。又作如意轮莲华心观门仪。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世尊于须弥山顶对诸有情等宣说如意轮观...【有余滓身无余滓身】 p0558 瑜伽四卷五页云:又人鬼旁生趣,有余滓身。天及那落迦,与识俱没,无余滓身。...【非学非无学见与非学非无学智】 p0722 发智论七卷十七页云:云何非学非无学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云...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有些人来禅堂里,叫我们道念佛是谁。他就用心了,念佛是谁恐...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每次都跟大家说到这个大家吉祥,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呢,...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法集合在一起,而出生的这一类有情都称为众...绝招1、去皮: 蔬菜表面有蜡质,很容易吸附农药。因此,对能去皮的蔬菜,应先去皮后再食用。 绝招2、水洗: 一般蔬...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观点而主张因缘所生法为实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经论而观于缘...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棉花是磨不出刀...
等无间缘性
【法相辞典】
【等无间缘性】 p1121
上篇:等持鬘 | 下篇:等至缘何境生 |
大乘起信论疏卷中载,吾人从生至死之一期生命中,受报之相有四,称大四相。即:(一)生相,指一念托胎,十月满足,而...
中有有无
正行八相
苦无味受
人天教
用水法
伽罗树
熟酥经
慧峰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有余滓身无余滓身
非学非无学见与非学非无学智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去除蔬菜农药的六个绝招
空与有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