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六卷六页云:何故经说若无常者即是苦耶?由三分无常为缘,苦相可了知故。谓生分无常,灭分无常,俱分无常。生分无常为缘故,苦苦性可了知。生分无常者:谓本无今有,苦品诸行,体是逼迫。由此无常为缘,苦苦性可了知。灭分无常为缘,坏苦性可了知。灭分无常者:谓已有还无,乐品诸行,不可爱乐。由此无常为缘,坏苦性可了知。俱分无常为缘,行苦性可了知。俱分无常者:谓麁重诸行,相续流转,若生若灭,俱不可乐。由此俱分无常为缘,行苦性可了知。即依此义,薄伽梵说:诸行无常,诸行变坏。又依此义,言诸所有受,我说皆苦。当知此中,于不苦不乐受、及乐受,密意故说。苦苦受苦性,世间共了,故不复密意说。又于生灭二法所随诸行中,有生等八苦性可了知,故佛说言:若无常者即是苦。又于无常诸行中,有生等苦可了者;如来依此,密意说言:由无常故苦。非一切行。若不尔;圣道无常故,亦应是苦。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p0780 瑜伽五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建立相应转相?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法,恒共相应...(菩萨)Vajrakarma,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司如来事业之德。梵语羯磨,译言业。秘藏...拨去遣送之意。又作发遣。密教修法时,首先由他方世界迎请佛、菩萨等;待法事毕,再奉送所召请之佛、菩萨至其本处,...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杂名)晋书僧涉传曰:涉西域人,苻坚时入长安,能以秘咒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又作巡版、巡廊板、报廊板。凡堂寮较多、地域较广之大丛林,打板时,若仅鸣特定之一板,无法普遍报知全山大众,故须...(?~1086)宋代临济宗僧。浙江义乌人,为傅大士之后裔。字万宗。三岁出家,七岁受菩萨戒。遍历诸方,参谒石霜楚圆...【顺乐受触】 p1107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四页云:云何顺乐受触?答:乐受相应触。卽乐喜根相应触。...(真言)陀罗尼之末句,多有娑婆诃一语。秘藏记上曰:娑婆诃:究竟义,惊觉义,成就义,散去义也。此为呼胎藏界大日...【阿毗达磨】 p0776 如论议中说。 二解 如对法藏中说。 三解 世亲释一卷四页云:对故,数故,伏故,...【法摄受】 p0758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法摄受者:谓或宣说正法,施诸有情;或开显正义,施诸有情。...(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是二者,自...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刚强啊,如生牛皮,骄慢,刚愎自用,自己愚痴透顶还以为自己...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然而,我以为,这三大不幸虽说令人哀伤,却是天命难违,不...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次第。谈这个圆顿,就是超越次第的。但一般人就喜...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之内的大哥,那时成哥刚顶了父亲的职位,...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恒顺他的心...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重殊胜的忏摩仪式,戒子须礼佛、忏悔、发愿,以达身心清净,纳...
无常卽苦
【法相辞典】
【无常即苦】 p1065
上篇:无相散动 | 下篇:无有谄曲 |
全一卷。作者不详。又作梵天择地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书系依据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之内容略述而成者,该经记述如...
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金刚业菩萨
拨遣
法相宗
龙钵
巡板
赞元
顺乐受触
阿毗罗吽欠娑婆诃
阿毗达磨
法摄受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我不是佛
